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杨 飞:媒体不能为了金钱没了节操

来源:河北新闻网

    最近,湖南大力治理网络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歪风,赢得网民一致点赞。这是因为,一个时期以来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掺水新闻常常见诸报端,前段时间记者陈永洲收受钱财,受人指使,连续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大量失实报道,就曾在互联网上引来一片口诛笔伐,让人们对假新闻“步步惊心”。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足以警示我们:作为社会公器,新闻媒体一定要守住自己的节操,千万别盯住金钱没了节操坏了良心。

    换句话说,沸沸扬扬的陈永洲事件就曾让我们见识到了有偿新闻的“威力”。以此为缩影,一些“野记者”、“假记者”打着各种旗号,甚至拉着“中央媒体”虎皮招摇撞骗,实施网络新闻敲诈简直已经成为了其“生财捷径”。当然,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对这些极大侵犯公民正常权利的网络新闻领域黑产业链,湖南当局毫不犹豫地抡起了大棒,关停非法网站和钓鱼网站238家,整改网站36家,并建立了网络举报专区,有效净化了媒体风气。

    但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掺水新闻由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就决定了我们要常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而不能只是“一阵风”似的专项整治。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虚假新闻要保持长期严打态势,而今在关停一批非法网站、钓鱼网站的同时,宣传部门就表示将积极协调工信、公安、广电、出版等相关部门,加大对问题突出网站的查处力度,建立整治工作长效机制,真不啻于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必将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并且,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掺水新闻扰乱视听,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损害了新闻媒体公信力,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也就决定了对其进行惩处绝不能流于形式,而应露头就打、绝不姑息。若能对违规设立、开展新闻业务的网站予以关停,对非法采访行为坚决制止,对网站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频发、社会影响恶劣的网站及从业人员将依法严肃处理,直至注销备案号、关闭网站,如此这般“下重手”,就无异于戳中了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掺水新闻“死穴”,有着釜底抽薪之功效。

    当然,要遏制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掺水新闻泛滥,媒体的自我把关也是重要一环。陈永洲事件中,根据媒体报道,报社审稿环节对其有偿新闻毫无觉察、把关不严,就连记者“看都没看”的稿件竟然都能连续登上报纸版面,成为系列的重头稿。这在损害媒体社会公信力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就是媒体一定要做好稿件刊发的把关工作。如能规范新闻单位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两分开制度、稿件刊播三审制度、分支机构重大舆论监督题材报总部审查制度,当然就会为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掺水新闻加上一层厚厚的“铁门栓”。

    不可否认,新闻媒体由于其在舆论监督方面被赋予了特殊权利,也就决定了其无形中拥有着巨大的“权力”。可想而知,这种“权力”若是被一些无良媒体或者无良媒体工作者利用的话,就会成为攫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工具,在爽了自己的同时让受害者苦不堪言。从这个角度来说,实行媒体审批以及媒体工作者准入制度,确实很是必要。其实,这种审批和准入制度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体现。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用好这一“紧箍咒”,从根本上杜绝虚假新闻、失实新闻和掺水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要遏制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掺水新闻泛滥,民众监督更是不可或缺。毕竟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掺水新闻泛滥更是关乎其切身利益,也就已经注定了在打击假新闻的战争中不能少了民众的参与,更何况民众还是打击新闻“三假”的最强大力量。而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各地在打击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掺水新闻方面就曾多次表示要强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不仅相关部门设立举报电话,一些媒体还在重要页面开设举报专区,也确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可想而知,若能进一步加强民众的监督力度,调动起蕴藏于民众中的最强大力量,则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掺水新闻就将无处藏身。

    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没有了节操,媒体就将什么都不是”。一篇好的新闻报道,首先就必须是真实的报道,否则不仅会侵犯他人权利,甚至还将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堪为新闻界“致命毒瘤”,也是新闻工作者的“奇耻大辱”。这也再一次说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媒体的公信力必须建立在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尤其是转型期的中国,在错综复杂的生存环境下,新闻媒体更要守好自己的职业节操。以湖南整治假新闻专项行动展开为契机,我们希望新闻媒体及媒体从业者能够坚守自己的底线,真真正正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加油助力。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更多
http://comment.hebnews.cn/2014-04/25/content_3903892.htm true report http://comment.hebnews.cn/
河北新闻网时评
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