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荒凉的沙漠 精彩的人生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5-05 11:49:09  责任编辑:李瑾

    2000年8月,侯朝茹、庞胜利等15名保定学院2000届毕业生来到这里执教。除1人因特殊原因返回内地外,其他14人在且末一干就是14年,且全部坚守教育一线。截至目前,保定学院共有97名毕业生在新疆、西藏、贵州、重庆、四川等地基层工作。近日,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回信,对他们的奉献充分肯定,勉励青年人向他们学习,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综合近日新闻)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从库尔勒到且末的沙漠公路边的这幅巨幅标语,像一位时间老人一样,不知见证了多少来这里建功立业者的得意与怅惘,它也见证了保定学院数十名优秀毕业生群体人生的精彩。在一个“一场沙尘暴就能‘刮’走几位教师”,在一个“别说是工作,就是生活下去也是一种奉献”的地方,荒凉的沙漠并不会必然产生精彩,出现更多的恐怕是失落、怅惘、退缩。

    保定学院优秀毕业生群体能像红柳、能像格桑花一样扎根西部,坚忍不拔,能奋斗出一个精彩的人生,一是源于群体的梦想与激情。在没有任何优惠政策的2000年,一个“支援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个“到西部教书去”,就能让这些莘莘学子们放弃内地优越条件,直接带着户口到万里之遥的西部边陲去教学,没有梦想与激情是做不到的。

    还有他们的学弟学妹们,仅从一部《到西部支教去》的专题片中,或者说仅从一个“征战死亡之海”、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片段影像中就获得了无穷的力量,让他们前赴后继,毅然而然奔赴西部,没有激情与梦想是不可想象的。

    二是群体的荣誉、责任、担当。这正如他们给总书记信中表述的的那样:保定学院是一名百年名校,厚重的校园文化和优秀的学校传统,先烈们追求真理、爱国奉献的精神给了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校,这些学生们勤于学习;在西部,这些支教者们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对现在的他们来说,母校的荣誉、家乡的荣誉、自己的荣誉,他们都有了。但当初,谁能承诺他们?当初的他们,也许只有信念的坚守,荣誉,让他们一往无前;责任,让他们无怨无悔;担当,让他们选择了奉献和牺牲。

    三是个人梦、群体梦与中国梦的契合。梦,谁都会做。但个人梦能否与群体梦、与整个国家的梦想结合在一起,则是判断梦想高下的标准。当然,国家的梦想也不是孤立的,他必然由无数国民群体、个人梦想组成。当保定学院近百个毕业生个体把自己的梦与整个群体的梦,与中国梦契合的时候,他们实现梦想自然就有了时代的支撑、民众的认同、国家的褒奖,青春之花绽放才会有无限广阔的空间。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