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向定杰:谁说“舌尖体”只是一场文字游戏?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5-19 09:38:22  责任编辑:霍骋远

    最近,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不仅让吃货们口水直流,而其中高大上的解说词也让网友争相效仿。食材、馈赠、味道、乡愁,片中经常出现的这些关键词开始深入人心,一股新的“舌尖体”在网络爆红,引发造句热潮。(5月18日 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甄嬛体”等各种网络文体层出不穷。互联网上各种新锐文体你方唱罢我登场,“舌尖体”不是第一个,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只不过这一次,又和以往有所不同,不再是一场简单的填词造句狂欢,表现在既不是背离常规语言的变体,也不是批驳传统文化的异类。

    网友的模仿调侃,首先多少都是基于对说辞魅力折服的表现,受到了既有厚度也有韵律的美妙感染。试想当“瓜子,无疑是太阳和向日葵的爱情结晶,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迸出又随即粉碎,只留下质朴的香气和空虚的果壳……”这样的语句一出,谁人不曾心动?假如换做大白话铺满整个银幕,那该多么无趣!与听了让人“有想撞墙冲动”的“琼瑶体”,代表“回车键里出官诗”时代的“羊羔体”,嗲不死你呕死你的“蜜糖体”,酷似老外说汉语说不利落的“梨花体”等过于肉麻、简单模仿和过分矫情、无病呻吟的话语台词相比,不可否认,舌尖体的文化底蕴更强,能给人带来文字的艺术享受。在语言的规范性上,解说词和网络句还是在常规语言的逻辑体系里运行,并没有新奇的词汇,一般都能独立成章,只是辞藻有些华丽,这展现的不是对母语的恶搞和污染,而是传承与发扬,是汉语言艺术魅力生机勃勃的表现。

    其次,食材、馈赠、味道、乡愁等关键词不仅是中国吃文化里的精髓,也是传统家文化的内核。尽管对解说词“太矫情”、“少了美食,多了内心戏”、“太跑题”等评论不绝于耳,指出台词有煽情和过度解读之嫌,但谁也不能否认这种解说有其合理性所在!不再是单单的情感宣泄,发泄表达不满,寻求沉湎其中、博君一笑的快感,无论是解说词还是网络语,都不仅沟通了传者与受者,用情感纽带串起心理的共鸣和认同,也充当了承载文化、潜藏审美和娱乐双重功效的容器,而远非用只是一场流行的文字游戏这一惯性思维论断可以概括。舌尖体,说到底用舌尖说的还是人话,即使人们的热情过了,也还是文字精品,甚至不妨作为优秀作文范本。

    诚然,网络流行语总会因为时间的磨蚀而削弱其新鲜感和生命力,也许“舌尖体”的命运同样只是昙花一现,但作为一种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融的反映形式,其依然代表着母语青春的魅力,坚守着文字本应有的纯洁高雅。真心希望这种流行能一直下去,让舌尖上的追忆流露在每个人的嘴里,印记在每个人的心里。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