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吊打女儿致死”谁之过?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5-21 17:15:16 责任编辑:金林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父母难免难过,看到孩子又抄作业,更是“恨铁不成钢”。于是,打一顿,让孩子长长记性,这是很多中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惩罚的目的原本是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然而19日晚上,就读于下城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小莉,却因抄作业被父亲过度体罚致窒息,后经医院长达15小时的竭力抢救,还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人民网5月21日)

    一个如花的生命就这样悄然逝去,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应该反思发生这样的悲剧究竟是谁之过?这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吗?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长期以来“唯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体制是否存在问题?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认为打骂孩子天经地义,他们信奉“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偏激和粗暴的教育方式,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家长大多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长起来的,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世代沿袭,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屡试不爽深信不疑的教育法宝。近日广州妇联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打孩子不算家庭暴力。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比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打骂孩子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打骂孩子早已司空见惯,酿成家庭悲剧也在所难免。

    小莉的悲剧与其说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不如说这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整个社会的悲剧。长期以来,“唯分数论英雄”和“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充斥着我们整个教育环境。小莉的父母都是因为没有文化而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挣着微薄的薪水,因而更加渴望孩子出人头地,把对生活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通过知识改变家庭和自身的命运,因此,平日里对女儿的学习十分关注,对孩子教育十分严格,当看到女儿抄作业时,望女成凤的父亲才怒不可遏,恨铁不成钢,对小莉大打出手,最终酿成了悲剧。在“唯分数论”这种教育评价机制下,学生承受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也很难使学生在各方面知识和能力上达到平衡协调的发展。

    小莉之死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一悲剧时刻提醒着我们,家庭、学校、社会要多给孩子以鼓励、关爱、交流和理解而非打骂。目前,国家也在大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方案不断完善,但从学校、学生到家长、社会都需要转变观念,才能真正让孩子轻松学习,快乐成长。(张盼盼)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