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朱永杰:权力运行离不开一面“照妖镜”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5-22 15:16:39 责任编辑:霍骋远

    从全国看,政府机关虽然分工和地区不同,工资待遇有差别,但幅度不会很大,为什么有些单位会在公众眼中特别“肥”? 一是权大,手中项目多,全靠手中一支笔。再就是过手的资金多,潜在的权力寻租空间大。(5月21日新华网)

    有些“肥”单位,公众是有目共睹的,这里没必要一一列举。这些“肥”单位的人幸福指数很高,如果是年轻人,谈朋友找对象的起点都比较高,而且更容易心想事成;就是临近退休,也是优惠多多,不光可以提前退,退休保障更好些。有“穷”单位在一边陪衬着,大家都心知肚明。

    “肥”单位自有“肥”的招数,动辄让权力变现谋取私利,这是不二法门。权力没被关进笼子,自然可以到处变现谋私。就跟胎里带似的,权力的运行总是缺乏公开缺乏监督,披着各种各样的马甲,就那么肆无忌惮招摇过市。我们愤怒,我们抗争,我们不安。

    新华视点记者捋出一种现象,足以说明权力距离笼子还相当遥远。一笔扶贫款从市到县被侵吞40%,从县到乡又被克扣40%;一张小农机具秧盘的国家补贴2毛5分,农技站就克扣1毛8分,站长还要贪3分;一个售价数百元的骨灰盒,民政干部也要拿15元回扣……像三农、扶贫、民政、基建等领域,由于过去民生欠账都比较多,近些年来,中央不断加大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力度,这些领域的项目投放数量大大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规模空前加大,结果呢,面对一笔又一笔国家资金,有的干脆直接克扣截留,有的造假冒领,“多年来如一日”,不是“倒霉”,根本没人发现。

    一种观点认为,近些年土地、工程、矿产、房地产等领域腐败案件频发,社会关注度高,相关政府部门也由此成了反腐败的重中之重,而与这些领域单个项目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的金额相比,一些部门经手的都是小项目、小资金,平日受到的关注和监督少,部门审批成了“一支笔”“一言堂”,滋生出腐败行为乃至窝案也就不足为奇。其实,清和肥,只是相对而言。关键是,我们一直缺乏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即便有公开有审计,也常常因为流于形式而变相纵容了腐败。权力不分大小,不受约束才是贪腐的根源。再小的权力,只要监管和制衡机制不到位,干部都可能成为硕鼠。

    近日,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这个车检新政受到普遍欢迎。人们发现,逐渐减少权力,乃至取消权力,让市场能处理的事务、市场能配置的资源,逐步交还给市场,不仅能遏制腐败,还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给予市场经济充分的法制保障。请相信,附着在车检食物链上的车虫们今后一定会转行的,百八十元的腐败也会慢慢绝迹。

    多年以前,河南省财政厅的“一竿子插到底”工作法受到好评和肯定。国家覆盖民生领域的资金统统由省财政直接打卡到农户手里,同时建立了举报监督机制,结果表明,一些准硕鼠失去了对国家财政资金截留侵占的机会,最大限度减少了腐败现象。

    一方面,把权力关进笼子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从制度上限权乃至取消权力才是遏制腐败的釜底抽薪之举。当一支笔还不能取消,当权力寻租的空间还难于挤压,当审批腐败还难于甄别,我们手里的唯一法宝恐怕就是发动群众,让大家共同起来监督举报权力有可能变现的腐败行为了。而这一点,还真的需要大力建设,需要纪检监察发出威力,变成一面公信力十足的“照妖镜”。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