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雷钟哲:霸凌现象,只看病不吃药值得注意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5-29 09:16:15 责任编辑:霍骋远

    5月25日,一条视频“实拍3名男子轮流殴打一少年”在网上广泛传播。次日,3名“90后”犯罪嫌疑人在北京、河北落网,但引发的震惊和热议仍未停歇:正值阳光年龄的少年,为何会做出用石块砸人的残忍举动?视频背后,还有多少个沉默的“小刚”?青少年霸凌现象,成因又是什么? (5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以上话题及其热议,肯定是极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因为,青少年暴戾行径,因其低龄性、残忍性、频发性,越来越引起民众的担忧,也给许多孩子及其家长,带来了终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如果不找出预防暴戾的对策,进行针对性的治理,还可能形成连锁反应,为恐怖活动雪上加霜。那样,就会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加大社会治理的成本。就像现在地铁加强安检、警察持枪巡逻一样。不但会加重社会的负重,还会降低社会的效率。

    青少年发生霸凌现象,专家们给出了几种分析,一是“流动少年”因缺失社会关爱,内心积攒了对社会、现实、家庭、学校的不满,一旦遇到可欺负的弱者,负能量心理就会强化,甚至发泄出来,在发泄中获得释放的快感。三名打人的少年,就属这种情况。可要问这些本该享受义务教育恩泽的孩子,何以要辍学流浪呢? 专家认为“缺乏足够的学校归属感”是其重要原因。“辍学的孩子往往没有和老师、家长形成紧密的、信任的情感和人际联系。”而受到排斥的人,在冲突发生时,容易产生更大的恶意。还有一个,就是被打者选择沉默。而选择沉默,又是害怕父母责罚和再遭报复。

    以上诊断,应该算望闻问切把脉准确,但为什么总不治病呢?以我之见,一个是社会缺乏关爱机制,别人孩子辍学,总以为是人家的私事,没有机构主动干涉,问问原因在哪,甚至追究家长的失职,或者提供必要的救援,让孩子不要走出监护的视野,在关心中健康成长。再就是孩子缺少应急对策,不知怎样应付危险,这正是目前教育的短板。如果家长告诉孩子,不管出现多么难以对付的问题,在家长这里,都是一桩小事,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老师告诉学生,霸凌是不能容忍的行为,遇到被人欺负,应该第一时间报告大人,学校有解决的通道。孩子,就不会在暴戾面前默默忍受,成了一只待宰的羔羊,助长了戾气的形成。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只看病不吃药,只是讨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这样于事有何补益?总不能发生一次,解读一次,无休止地议论下去。如果这起骇人事件,能够让青少年从“流动人口”中剥离出来,回归朗朗书声的校园,那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