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刘凤敏:国考“降温”仍炙手可热的冷思考

来源: 2014-12-01 15:18:11 责任编辑:霍骋远

    11月30日,2015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31个省(区市)46个城市的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本次考试共有141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参考率约为85.5%,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为40∶1。虽然招考人数刷新历史新高,但报名人数和平均竞争比都创下近5年来新低,跟风报名减少,“国考热”明显降温。(2014年12月1日《经济日报》)

    自公务员考试开始以来,“国考热”一直“高烧不退”,也一直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那么今年“国考热”是不是真的降温了?公务员是不是真的不受追捧而“不吃香”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职位条件设置更加合理、考生报名更趋理性、报名纪律约束更加明确等因素共同作用,国考报名人数和平均竞争比都创下近5年来新低,貌似开始有所“降温”,但从庞大的141万人的报名人数和40∶1的高差额录用比例来看,国考并没有真正“降温”,依然炙手可热。这里,我们不妨对“国考热”作一个冷思考。

    近年来,“国考热”的出现,透射出公务员职业一直受到社会追捧,很多人被视其为工作稳定体面、工作压力小、福利待遇好,是旱涝保收的“金饭碗” ,是很风光的最优职业,相比企业而言,公务员工资虽低,但工作强度相对较小,况且在大城市企业不能解决户口问题,而公务员则可以解决户口问题,于是便把国考当成必须试水的人生跳板,既便在中央颁布“八项规定”和开展反“四风”活动的背景下,公务员的“紧箍咒”越来越多,“当官不易”,“公务员不好做”的论调此起彼伏,“金饭碗”也看似不再吃香,但很多人还是报名一试身手,甚至明知考取率很低,也抱着大不了“打打酱油”、做做“炮灰”的想法挺进了国考大军,从今年141万人的报名总数也足见国考之“热”了,再次证明公务员岗位所具有的吸引力。

    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国考热”是对国家人才招聘制度“相对公平”的充分认可,彰显了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核心原则,为广大考生搭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热”的背后也存在着公务员考试遇冷现象,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据有关报道,从今年报考的情况看,考生喜欢扎堆经济发达地区,所青睐的大多是工商、税务、海关、采购、物资等热门岗位,而一些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的基层岗位继续“遇冷”,即便降低了考录门槛,但仍有700多个岗位无人报考,足见在国考大军中绝大多数是“怕吃苦”、想“捞油水”,这与公务员“服务人民”的岗位职责要求完全相悖,这样的国考心态不无充满着一种讽刺,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如果没有一点艰苦奋斗、不怕苦难、攻坚克难的心理准备,没有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那么趁早放弃这块理想模式下的“肥肉”。

    诚然,“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务员不仅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一个称谓,更是一种服务人民、服务于社会的职业,而不是衣食无忧、安逸享乐的“避风港”。公务员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职业追求,如果抱着享受福利待遇,甚至搞权力寻租的目的而来,那么之前那些披着“公务员”外衣纷纷落马的“老虎”“苍蝇”就是前车之鉴。对于有志于公务员职业的广大青年来说,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跳出“小我”思想,在国考中把实现个人抱负融入时代潮流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鼓励,“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要不怕苦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