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戚凤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来源: 2014-12-26 15:55:49 责任编辑:贾东亮

    昨日(12月24日),新京报新媒体报道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平安夜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并称将处分过圣诞节的学生。今日(12月25日)下午,学院官微回应称,组织观看视频是希望学生不盲目崇洋媚外,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崇洋媚外令人痛心。《新京报》

    先不说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这样做法正确与否,单从圣诞节主要的参与人群来说,第一是商家,假日经济是近年来最大的黄金增长点,无论五一、十一还是春节,都成为商家及各项服务行业获取利润的黄金日。当这些传统节日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的同时,他们又瞄准了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所有节日不过是商家一种新的炒作对象,而一些青少年对基督教也未必就感兴趣,他们也就是跟着掺和,玩着高兴。耶稣是哪国人,12月25日是什么日子也许他们并不感兴趣。大家追求的是新花样,是一种新的享乐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鞭炮的限制越来越严,休假旅游机会越来越多,单从消费和娱乐的角度,多一个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未必不是好事。这些节日不但可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还能够让百姓感受异域文化,多一种娱乐消遣方式,商家的营业额就会剧增,生产节日礼物的公司也多了很多销售途径。过洋节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还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现在国家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我们也有时间去过这些节日,还是很不错的,我们也不会丟了传统节日的。欢天喜地的过着各式洋节,热热闹闹过春节。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节日有什么不好呢?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洋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老人献上一份祝福了吗?

    所以对待西方洋节的正确态度,我认为应该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许多传统的节日都彰显着民情风俗,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继承、弘扬、挖掘和开发这些节日,应该从小做起,现在国家已经在小学实施国语教学,让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孩子们心里扎根,我们传统的节日也不会被埋没。

    我认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限制学生过平安夜、圣诞节有些武断,与其如此强制学生,倒不如在平时多多开设国语课程,引导学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能把“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照作中国人!”这样浅薄的话当爱国的借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咱中国人就是要争气,如果我们强大了,把汉语做成第一语言,让外国人都来都来学咱中文,让全世界都来过咱们的传统节日,这难道不好吗?在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让每一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远见卓识的炎黄子孙都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富国强民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不好吗?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