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娇:三问于民,化解民困

来源: 2015-01-03 09:08:36 责任编辑:霍骋远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中央多次提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笔者认为,坚持三问于民,才能真正化解民困。

    坚持把三问于民作为出发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要敢问善问,通过技巧问出“真”东西。一是要问政于民求真心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只有敢于面对群众,面对自身问题、机制体制,向群众问“政府做的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问出群众真想法,唯如此,才能知不足、明得失、思改进、求成效。二是要问需于民求真困难,党员干部要懂得换位思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问出实情。只有关心群众基本生活,急难救困、排忧解难,才能做群众的贴心人。三是要问计于民求真路子,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最富有智慧的群体,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当朋友、当老师,勤于问、善于问,时刻警醒自己,让百姓指引干部走正道、少走弯路。党和干部路子走的对不对、有没有走歪,群众最有发言权。

    坚持把化解民困作为着力点。承担社会责任是一个党组织的最大责任,履行社会意识是一名党员的最大义务。党组织和党员能否真正听民声、解民困、聚民心,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外在形象。一是要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业教保医”为抓手,在收集群众意见后,认真分类梳理,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十件民生实事”,切实解决民困民忧,使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三是要健全党员干部和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机制,通过重点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推动党员干部真正走进基层、了解基层、帮助基层,以党员干部的点带动全体党员队伍的面,真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