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兵:要加强对国企高管权力的监督制约

来源: 2015-01-11 11:12:21 责任编辑:霍骋远

    正在大刀阔斧进行的国企改革将设政策“红线”。《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作为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部分,针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国家层面正在酝酿相关政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灰色地带”加强监管,保证国企改革顺利进行。对于国企改革中的国资流失问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此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坦言,与交易过程中的流失相比,“体制性流失”更需要关注。国企高管腐败100万元,平均要输送1亿元的交易额,背后存在的安全、环保、质量问题,将给社会、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1月13日:经济参考报 )

    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年来,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实力大幅增强,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十八大以来,国企成为反腐的主战场之一。纪委监察部网站案件通报发现,十八大以来因各种违纪而落马的67名国企高管中,“一把手”达38人,落马者涉及石油、电力、通信多个行业,财务、招投标等成腐败高发领域。其中,落马者38人为企业一把手,贪污数额百万到千万不等。腐败方式,财务招投标领域腐败高发。腐败特点,集体腐败“窝案”增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为国企改革划定了红线,不能借国企改革之名谋取暴利。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一些人纷纷借机宣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要大力推进私有化,要让更多私企、外企控股国企,让更多国企退出竞争性领域等论调,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思想混乱。

    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企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这一讲话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划定了红线、明确了底线、指明了方向。

    今年8月,中央召开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简称《薪酬方案》)和《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简称《待遇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直接力推上述两项改革,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扎实推进的具体改革所形成的改革氛围、改革压力、民意认同和初显成效的改革效果奠基,改革,对国企高管的改革,终于要动真格了。

    个别国企高管贪图享受,奢侈浪费,腐化堕落 ,经济上大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有的把公款当作私人钱柜,为了个人的享受,大肆挥霍、吃喝玩乐不惜暴殄天物。有的道德败坏,大搞权色交易,不惜千金买笑,包养情妇。有的决策失误,管理混乱,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 。还有的企业改制重组、产权交易、资本运作中隐匿、侵占、转移国有资产 。更有的以权谋私,非法获利,侵害国家、出资人、企业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 。

    从一些案件的暴发和问题的暴露,可以发现国企着某些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国有产权制度缺陷。法人治理结构缺陷;职务消费制度缺陷;监督制约制度缺陷。选拔考核制度缺陷还有,国有股权过分集中、主体虚置、所有者缺位,且在董事会人员组成中以执行董事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独立董事监督的现象,导致国有企业出现“弱股东,强管理层”局面,致使“内部人”和大股东的代表控制了董事会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的这些问题,无形中增加了国有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的风险。

    《薪酬方案》和《待遇意见》出台后,对所确立的两项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目前,国企高管对国有资产往往具有相当的支配权,集企业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这就使监督制约容易出现缺位或流于形式的现象,导致出现腐败机会。

    为此,国企监督的有效性至少应具备工作定位、监督权力、独立性、专业性和动力机制这样的条件。作为股东监督机构,国资委的体制还需探索解决明确机构的组织性质和界定监管的权力边界这样两个问题。为防止国企监督的缺位,于国有资产所有者监督权的实现。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必须建立完善、高效的监督体制,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最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根本保证。

    首先要根据公司内部治理的基本特征,建立一套治理企业交易关系的制度。层层制约的纵向授权,四权制衡的横向分权和健全的激励机制。其次,从公司治理层面国企腐败的机理分析 ,治理结构中无纵向授权,打破国企负责人均只是对上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的惯例。 其次,打破国企一般也设置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监事会,并界定的各自权力,在四者之间建立真正的制衡机制,绝腐败行为出现。同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公司治理遏制管理腐败的途径 。解决亟待的问题 ,改变企业家管理体制,解决其角色定位问题,使经营者从干部系列中分离出来,取消企业经营者的行政级别,实行“企业家非官员化”、“企业家市场化和职业化”。把经营者推向市场,建立市场化的报酬体系。建立法人财产制度,明确产权主体。合理分散股权,保障少数股东的权益。优化董事会结构,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强化监事会监督职能,杜绝管理腐败的产生,形成对企业经营者的真正监督。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