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敏:“人均GDP超1万美元”的含金量有多大?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2-09 10:54:30 责任编辑:霍骋远

    继京、津、沪、浙江、江苏、内蒙古之后,2014年广东和福建两省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至此,全国已经有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听上去的确很“高大上”。然而,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你是否真的很富有了?(2015年2月5日新华网)

    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从经济学概念上看,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发达状态”。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地区虽然“人均GDP超1万美元”经济上富有了,但综合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各项社会发展指标来看,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达到这个“富有”的标准,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比如受教育程度、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人均指标仍然较低,这些社会发展指标经费占GDP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广大群众还面临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等诸多难题,足可以窥见“人均GDP超1万美元”的含金量并不高,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有。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医疗、旅游、娱乐等消费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经济发展迈入“人均GDP超1万美元”门槛后,要想实现的真正意义上的“富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重心就必须由经济发展为主转向社会发展为主,就必须使“人均GDP超1万美元”增加令人信服的“含金量”——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更加注重化解收入差距扩大等社会风险,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做好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工作,解决好群众的实际生活难题,不断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曾几何时,以GDP增速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目标的标准,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失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能简单以GDP来论英雄,要把民生改善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方向,必须首先弄清楚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做到心里底数清楚,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切实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人均GDP超1万美元”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