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建:做好现代文明下的文化守墓人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4-13 15:28:29 责任编辑:霍骋远

    近600年来,南京牛首山下郑家村的村民一直有一个特殊使命——守护郑和之墓。村边的墓地是不是真的郑和墓,郑家村村民不知道,也从不去管,他们只是固执地执行着祖先的遗愿——一有空,就到郑和墓拜祭一番。只不过,这种延续要被打断了。郑家村已经拆迁了大半,剩下的村民,也要搬走了。(4月12日《现代快报》)

    守墓近六百年的郑和墓守护者——南京牛首山下郑家村要拆迁了,村民也都要搬走了,世代相传的守墓将化为扫墓。无独有偶,2004年同样因为搬迁,为明朝大英雄袁崇焕守墓372年的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街的佘家族终止守墓。在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的字典里,守墓是保守的代名词,掘墓虽然遭人嫉恨,可是掘墓人却符合颠覆至上、一日千变、永不OUT的时代需求。

    与八面玲珑的通达、一日千变的颠覆相比,守墓人太傻了,不为名不为利,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守护着一个土堆子,值得吗?从现代的金钱名利角度来看,不值。但从文化传承和铭记历史的角度来看,不仅是值得的,而且这些保守的老顽固们、傻子们是可爱的,是可敬的,可赞的。

    守护近600年的郑和墓,虽然可能只是衣冠冢,甚至可能什么都不是,但是守墓村——郑家村的村民们,世世代代听着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长大,心中有的不止是对旧日郑和的羡慕,更是对当下祖国伟大复兴的向往,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是相契合的。而明代大将袁崇焕,是爱国将领,其大战沙场的故事和情怀,相信不仅是守墓者从小耳濡目染,那些前来参观之人想必也大受教育

    再比如,为李白守墓千年的安徽青山下谷家人,守的是我国独树一帜的风骚文化,守的是我国曾经荣耀无限的繁华盛唐;再比说近的,2012年报道的贵阳册亨县一名退伍老兵守红军墓25年,被当地称为“吴守墓”,他守护的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不畏牺牲、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而这是治疗当下贪官们伸出腐败弊病的精神良药。

    诚然,如今不再是铁犁牛耕的小农时代,而是大机器生产的工业时代和互联网+的数据时代,让大家再去做守墓人是刻舟求剑之举,是不智的和愚蠢的。但是,他们守墓千年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精神,对于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守护,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因此,工业文明2.0的时代,不需要百年的名人墓守墓人,但需要更长时间的文化守墓人,守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墓。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中央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关切,各地对于文化名人的祭奠和宣扬、文化圣地的重修和开放……但令人担忧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各地文物的登记不全、保护不周,文物破坏、盗窃时有发生,而这正是文化守墓人存在的意义。

相关新闻

河北夫妇为果郡王守墓20余年 每月仅700元补助

2015-04-07 07:53:11

《甄嬛传》的热播不仅红了甄嬛,也让倜傥儒雅的“果郡王”允礼为更多人所知。清史专家冯其利在《清代王爷坟》一书中写道,果亲王坟地坐北朝南,南头立下马桩。刘丽的想法简单也朴实——“王爷坟”一直坐落在他们的村子里,守着它是应当的。

维吾尔族退伍老兵带领全家守墓:战友,我用一生守护你

2015-04-05 12:08:35

75岁的维吾尔族退伍老兵艾买尔 依提,重情重义、守信守诺,扎根南疆边陲叶城烈士陵园45年,带领全家为牺牲战友守墓——”  艾买尔 依提把当年使用过的枪的样子刻在了自己的手腕上,这里面有一名战士的荣誉与责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