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载的几十吨“爱心”去往何处?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11-25 09:50:00 责任编辑:霍骋远

    2007年,为帮助贫困学生,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在网上发帖,希望网友能为孩子们捐赠一些御寒衣物,很快,爱心衣物就从四面八方寄来。8年来,学校收到的衣物越来越多。“今年已累积收到了数十吨衣物,学校只有260多个孩子,这些衣服完全用不完,希望爱心人士不要再捐了!”(11月24日《华西都市报》)

    献爱心,捐衣物。这几乎是每代人的童年都体验过的“慈善模式”。不过,其实我们也很少去思考:那些被救助对象,他们也在变化,也在成长。世易时移,“爱如潮水”没错,但泛滥成灾,终究也成了甜蜜的烦恼。

    11月23日,得石镇中心校校长看着成堆的衣服发了愁,目前在学校存放的大概有2吨多衣物,另外,还有近1吨堆满在邮政营业厅没来得及领取。爱心衣物太多,就算当垃圾扔了,还得有个妥善的处理之所;而邮局就更痛苦了,本来地方就不大,这些衣物圈地而居,不派送出去就转不开身了;校方若想转增给真正需要的地方,邮费又成了不可承受之重……更要命的是,“估计再过10年,还会有衣服寄来。”

    这样的尴尬,其实对应着三重现状:一是粗放的民间捐赠,必然要遭遇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冷热不均的,设局挖坑的,不一而足。对于每年新翻到“求助帖”的网友来说,遥远的困顿就成了近切的求助。十几年前的网帖,可能会在这种无力考证的“爱心接力”中,无限期地承续下去。二是求助容易,谢绝捐赠太难。困局是暂时的,一旦爱心涌流而纾解了眼下的困境,过多过滥的爱心资源,其实就陷入了一种低效而浪费的恶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说,求助者有必要“事后发声”,通过既有的求助路线,告知问题已解的现状——这等于给事前求助追加了一份有效期的声明。

    更重要的是,民间慈善点对点的救助路径很容易陷入“刻舟求剑”之悖谬。比如提及希望工程,很多人还是下意识地会想起“大眼睛女孩苏明娟”,但20多年过去,她已经成为“一身碎花裙,一头披肩发”的成熟都市白领。可问题是,即便是今天,初次看到这张招贴,还是有很多人想把钱捐给“照片上的小女孩”。

    这些年,在红会风波后,很多人开始迷信原始而粗放的点对点捐赠。不过,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捐多少才算“够”、捐的财物怎么监督、有限捐赠资源如何最优化利用?这些核心症结,在“微信救助”或“贴吧求援”等事件中,凸显得越来越频仍。

    近日,我国首部慈善法(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与之对应的,是慈善事业勃兴又纠结的现实:《2014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境内接受国内外社会捐款捐物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有数据说,“全中国一年收到100块钱的慈善公益捐款,有65块钱来自于私人和民间。”但不得不说的是,由于机制体制的因素,慈善公信的重塑与构建,还“在路上”。这个时候,如果还是仰仗点对点粗放捐赠的“可靠”,而继续漠视机构慈善与慈善机制的建设,超载的几十吨“爱心”,也许就永远找不到破题的路径。

    哪些学校缺衣少食,哪些爱心最该往哪儿去……大数据时代、互联网+背景下,救寒济困的爱心,总不能退回“自说自话”的老路上去。共识必须清晰:困难群体要不至于因爱心“饿死”或“撑死”,成熟的慈善机制,是唯一正途。(邓海建)

相关新闻

张家口红旗楼商会向桥东环卫工捐赠500套护具

2015-11-23 13:58:35

“收到商会捐赠的东西我心里暖烘烘的。”  桥东区环卫处副主任石万利介绍,目前,环卫处800多名环卫工负责着全区46条主次干道、164.83万平方米道路和日均470余吨居民生活垃圾的清扫、清运工作。

衡水举办走进云贵山区棉衣捐赠活动 将长期设立捐赠点

2015-11-20 15:49:37

桃城区河西街道杨树社区联合衡水中海物流有限公司,开展“寒冬送温暖,让爱永传递”——走进云贵山区棉衣捐赠活动。联系电话:2965091)    衡水新闻网—衡水晚报记者 刘晓菲 文图衡水市区杨树胡同“走进云贵山区棉衣捐赠活动”正在举办衡水市区杨树胡同“走进云贵山区棉衣捐赠活动”正在举办(

廊坊市广阳公寓社区志愿者开展暖冬捐赠行动

2015-11-18 23:35:20

11月14日,廊坊市广阳公寓社区志愿者开展暖冬捐赠行动,为贫困山区儿童捐赠过冬衣物。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辖区居民把平日里不穿的衣物整理出来进行捐赠。志愿者们对捐赠物进行分拣、打包、入库。

相关搜索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