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应该向李保国学习什么?

2016-05-26 18:03:1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李保国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太行山上的片片绿荫,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将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他走了,但他的名字将被永远铭记在山区人民心中,他的精神将永远在燕赵大地上传承发扬。5月19日,由中共河北省委主办的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会石家庄举行。(河北日报 5月20日)

    李保国作为我省扶贫战线的一面旗帜,数十年如一日地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来,他的这种忘我的精神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肃然起敬。我们尊敬他,不仅仅是因为他为农村脱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一股难以阻挡的时代风潮。

    当前,我省面临着较大的扶贫压力,因为我国要在五年内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省还有三百万的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今年年初,我省派出了一万多名扶贫干部深入一线,开展扶贫工作,他们的出征为我省彻底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保障。李保国作为一位扶贫典型,他的奉献精神、群众路线和扶贫的聪敏才智都值得每一位扶贫干部去用心去学习。

    学习李保国,首先要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在大学当老师的这几十年,他没有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始终奔波在山间果园之中。为了农民摆脱贫困,他甘于把自己的时间奉献给他们,不求名利和回报,更有为了农民能掌握新技术,他还自掏腰包,做技术示范和推广。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这是李保国的价值追求。扶贫干部如果能够真心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讲回报和名利,扶贫工作一定会更有成效。

    学习李保国,我们还要学习他的群众路线。他自己出身农民家庭,非常懂得农民的生活习惯,在工作中,他没有摆出一副大学教授的架子,而是把自己变成农民,并且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来为农民做技术培训,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真心换真心,这也使得他的培训非常接地气,有效果。驻村干部都是一些各单位的精英人才,倘若能够和群众打成一片,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信一定能在广阔农村大有所为。

    学习李保国,我们还要知道扶贫是一件需要发挥聪明才智的工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李保国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也遇到过书本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靠智慧和能力才能杀出重围,真正帮困难群众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前南峪就是一个例子,面对荒山,只有讲究战术和技巧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驻村干部的扶贫工作,更需要用非凡的智慧去帮助群众闯出一条新路来。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李保国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太行山上的片片绿荫,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相信李保国之道必不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李保国。(贾东亮)

相关新闻

李保国:用一生写就合格党员本色

2016-05-26 15:53:37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李保国就是如此,他的精神将像太行花一样永远盛开在太行山上,扎根在所有太行群众的心间。

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的衣钵需要传承

2016-05-26 15:51:21

我们在深情缅怀李保国同志的同时,一定要继承他的衣钵,传承他的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像李保国同志那样,淡泊名利,一心为民,坚持信仰,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当好改革的排头兵。

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李保国和万少华

2016-05-26 15:01:59

中央宣传部26日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李保国和万少华的先进事迹。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追寻李保国的扶贫足迹

2016-05-26 08:57:00

李保国用科技精准扶贫:“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2016-05-26 08:28:00

被誉为“太行新愚公”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生前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扶贫攻坚“谁来扶”“怎么扶”等关键性问题,走出了一条开发式扶贫新路子。 “十三五”时期,我省要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啃下贫困山区这块硬骨头,李保国倾尽一生心血探索用科技精准扶贫,为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树立了榜样。

李保国:“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2016-05-26 07:22:40

李保国,扎根山区35年,“种”出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享誉全国的品牌农产品,“建”起了前南峪、葫芦峪等山区综合开发治理的样板,累计带动贫困山区增收58.5亿元、10万贫困群众摆脱贫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