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名评说话

快递贴广告,消费者权益怎能被“包邮”?

2016-07-08 08:20: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中国是全球第一快递大国,2015年快递业务量突破200亿件。巨大的快递包裹投放量让“包裹上贴广告”的生意悄然兴起。记者发现,中国法律法规上没有禁止这种商业行为。专家称,应加强对快递包裹上广告内容的审核,不得损害消费者的情感和经济利益。(7月7日 中国新闻网)

    自己的快递包裹被贴上了小广告,不少热衷网购的人都遭遇到过这事。有的消费者不以为然,反正最后快递的包装盒连同广告都要一并丢到垃圾堆里;有的消费者则心有不爽,包裹虽小却大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态势,于是一个投诉电话打到快递公司。但不管结果如何,快递广告的渗透依然是无孔不入的。

    快递广告现在还处在野蛮生长态势。目前,不管是《广告法》,还是《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等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对快递广告做出明确规定。这看起来是让快递广告钻了空子,但从追本溯源的角度来看,快递广告恰恰需要一个法律法规的明确说法,否则自身“不入流”的形象和属性都难以改变。

    其实,人们对于广告的裂变方式并不是抱着一棒子打死的态度。最近,火车票上的方寸之间也打起了广告,就商业潜能挖掘和传播效应推广来说,这应当算上“前进一步”。但如果考虑到纯粹的商业价值,而忽略了广告的公益性和便民性,那结果就只能是“原地踏步”。这种语境对于快递广告来说,同样如此。

    国内不少底气十足的快递公司,在公开层面对包裹广告是拒绝的。究其快递广告的出发点,是竞争激烈下的情况下,一些有些吃紧的快递公司所开辟的“第二战场”。因为这属于“不务正业”,因此粘贴的广告也难免不堪。包括治疗不孕不育、性病等乱七八糟的内容,也一并被“包邮”到消费者手上。这使得原本大有可为的快递广告,从一开始就被跑偏了初心。

    快递广告并非不可为,而是要看该怎么作为。譬如,某电商巨头所打造的网上超市,就在快递包装上做足了功课,用网络流行语等方式进行艺术加工。消费者对于这种打着广告的快递包裹,有时还真不忍心让它变成垃圾废品。加之广告本身来说,它是消费者信息获知的重要方式,如果快递公司能在源头上就加以甄别,并以浓缩成二维码的较小面积出现,消费者的感知或许就有很大改观。

    当然,快递广告如果形成了一种产业链,相关法律法规就肯定要跟上,同时有关部门的监管也不能缺失。对于这种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新兴事物,如何把它“洗白”,发挥其本身具有的经济潜力和社会效益,而不是用“一刀切”的态度对待,这是考验有关部门的命题。(谢伟锋)

责任编辑:贾东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