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纠错违规招生,勿忘人性化加持

2016-08-09 10:18: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这几天,有蚌埠市考生家长陆续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反映,合肥168中学打电话劝说他们返回蚌埠就读高中。随后,记者也从合肥市168中学得到证实,“按照省教育厅的指示,作出了这一整改决定”。不过,对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这一处理决定,大部分家长表示不能接受。不少学生知道这一消息后,情绪非常低落——7月26日,这些孩子已经被合肥168中学分进了不同的班级,并且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8月8日 中国青年报)

    合肥168中学打电话劝说相关学生返回蚌埠就读高中,这一举动引起了家长和学生们的反弹。虽然按照政策规定进行的处理,但是效果并不好,有家长认为“这一届孩子不能成为政策的‘牺牲品’”。

    这里面就出现了政策规定与具体落实相矛盾的地方,不是说政策规定没有法定效力,也并未暗指不符合具体情况,而是违规招生已经走到了收到录取通知书、马上入学这个地步,再拿着“政策规定”说事,试想又有多少人会服气,毕竟教育事关孩子的切身利益,又耗时耗力让孩子们进入名校,因“政策”而“半途而废”,哪个学生和家长会甘心放弃?

    而导致这一窘境的原因在哪,不会是学生和家长,而是相关学校的“任性”招生,而是招生政策的执法不严不公,最终的受害者和买单者却是学生和家长,招生政策是维护学生的利益,到最后却让学生受伤,这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的意味,即使是部分学校的违规招生,但买单者不该是学生和家长,不该让学生和家长再痛上加痛。学校以劝回的方式来解决此事,就有些不负责任甚至是拿着政策来伤害学生的利益,只是在错上加错。

    也许类似于合肥168中学这类民办学校可能囿于胳膊拧不过大腿,不得已这么做;相比于招生政策在公办学校的作用,就显得有些微弱,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一些家长发出了不平的声音 “一些公办高中不也在违规跨地市招生吗,为什么不被处理?”有这样的质疑声缘于生活中恰好存在的现实情况,如果一项政策规定,两种执行情况,那么政策规定还具有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吗?答案应该不言而喻。

    政策上打折扣,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为干预可以左右政策的执行落实,就代表着政策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任何一项政策规定,都是一种标准,如果可以被凌驾或是不遵从,政策也就名存实亡,有就不如没有的好,无论是旨在打造公立学校教育品牌,展现教育强的一面;还是因公而被开绿灯,都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的体现,出现在公立与民办学校的教育差别,实际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歧视,也存在着不平等。

    民办学校敢于打破政策规定,一方面有效仿的负面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监管部门的管理缺位,甚至是睁一眼闭一眼的纵容,一旦被发现,民办学校先开刀,而公立学校不被处理,令行不“全”止就容易出现失之于公的不良影响,要止就全止,否则只会凸显教育领域的不公,而这不该是教育出现的问题。

    出现了违规招生的问题,学校劝退不是好办法,该采用更为人性化的举措达到维护学生利益的根本目的,而且对于政策的实施必须全覆盖,决不能因为某个原因而开绿灯,既然是禁令,就全部禁止,无论是民办还是公立学校,一旦出现违规招生,都必须按政策规定办理处置,同等相待,来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李风华)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