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城镇化不仅反映在“率”上

2016-09-26 11:57: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马懿向大会作了题为《抢抓机遇 担当使命 加快发展 为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未来五年,郑州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9月26日 新浪网)

    “未来五年,郑州将努力建成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这样的豪言壮语可谓是振奋人心,但是75%以上的城镇化率真的如此简单么?城镇化与否,到底是在民还是在官?城镇化仅仅是城镇化率这一个数字所能反映的吗?

    新型城镇化是把发展的“蛋糕”与农民分享、还利于民的好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不乏某些政府为了完成任务而城镇化,这不仅扭曲了新型城镇化的初衷,也给那些“被城镇化”的农民带来了就业、子女上学等诸多不便。如某些城市为了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完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指标,利用“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等方式让农民进城,而对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能否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不管不问,造成了农民进了城却失了“身份”的尴尬现象。

    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是“撤县并区”、户口类别转换、农民上楼那么简单,进城之后改变农民思想、完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保障、增加农民就业等才是重头戏。城市的房价、生活成本、医疗保障、养老等问题,与农民找不到工作、没有固定收入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得那些“被城镇化”的农民难以适应“离开土地”的生活,或迷失在城市的洪流中,或变成依靠地皮红利的“寄生虫”,给城市建设带来沉重的负担。一个个“城中村”就像城市的“牛皮癣”,成为光鲜亮丽的城市的污点。

    还利于民不只有城镇化这一条路,城镇化也不一定要“全盘端”。在农村方面,推广现代化农业,让那些有能力、有实力的农民实现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种植、养殖,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特色旅游乡村,为淳朴的乡风民俗留下发展空间,为我们留下一丝“乡愁”的慰藉。城市方面,也要对那些走入城市寻求新发展的农民做好 “接收”工作,完善相应的福利保障措施,加以引导和职业培训,让农民能够真正的在城市立身、安命,融入其中。

    城镇化不仅反映在“城镇化率”这一个数据上,村民是否愿意进城,进城之后生活能否保障,城镇化之后的经济发展能否跟的上,这些都应该是政府提前考虑到的。(黄振明)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