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劝退差生”是最肤浅“严进严出”

2016-09-30 14:39: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年下半学年18名,2015年上半学年13名,2015年下半学年18名,这是南林大最近三次公布的“退学处理”人数。记者从南京林业大学获得证实,该校自2014年秋季学期出台《本科学生学业警示及帮扶办法(试行)》以来,已陆续对49名学生作出“退学处理”。有关教育专家认为,南林大严管在校学生的做法,是对中国大学教育之前广泛存在的“严进宽出”模式的撬动和纠偏。(9月29日 澎湃新闻网)

    首先必须要承认,目前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混日子思想。相比在大学课堂上传道解惑,他们更愿意享受泡网吧、谈恋爱、打游戏的乐趣。而对于学生混的思想,很多高校是默许的,甚至是暗中纵容。比如有的大学老师对期末成绩的把关较松“能过就过”;有的大学在临近毕业组织集中补考,对难以毕业的学生来一次大兜底。而这些又助长了学生的惰性,最终导致大学教育“严进宽出”。

    南京林业大学取消毕业前的“兜底补考”,实行“学业警示”制度,对混日子的学生坚决予以退学处理,无疑是对“严进宽出”模式的撬动和纠偏。“学业警示”模式,一方面能够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毕业生素质,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另一方面,也能倒逼同学摒弃混日子的思想,努力学习、提升素质,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正是看到“学业警示”制度激发的正效应,目前很多人将大批量劝退差生看成是高校“严进严出”的必要举措,笔者却认为,“劝退差生”是最肤浅的“严进严出”。

    首先“严进严出”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仅是对某个点卡得比较严。所谓的“严”,应该体现在整个学生培养链条中,以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上。比如严格考核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优化大学课程,提升教学效率;严格把关实验和学生实习的水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而南京林业大学实行“学业警示”制度,只卡在考试严这一个点上,其作用只是努力保证毕业门槛不降低,因此并不是真正严出。

    其次“严出”不能只让学生买单。大学生“心有旁骛”不安心学业,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主观上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在社团活动中投入精力过多、迷恋游戏不能自拔;在客观上大学学风淡薄、教师在课堂缺乏趣味,辅导员制度没有落实到位,等等。试想,因为教师的课堂内容乏味,而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进而自暴自弃、大面积挂科,能只让学生承担么?可见,最终将“严出”的板子只打在学生身上,并不妥帖。

    尽管实行“学业警示”制度,大批劝退差生,也能起到提升教学水平和毕业生素质的效果。但这本就是高校教育应达到的正常水准,可见大批劝退学生是最肤浅的“严进严出”。高校只有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做到从严管理,才能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严进严出”。因此,相比只打学生板子的“学业警示”制度,公众更希望看到高校也做到“严于律己”,在“严进严出”上走得更远。唯有如此,有教无类和“严进严出”,才能从梦想照进现实!(薛家明)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