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对“校园欺凌”最有效的他律

2016-11-29 10:33:2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贾东亮
有将其纳入法律的框架来认真对待,才能加大欺凌的成本、让施暴者怵然而惊,进而消除“校园欺凌”存在的土壤和诱因。

    女大学生下手狠毒结伙殴打同学,跪法官面前哭喊。刚入大学的19岁女生付明明(化名)联合他人对另一女生孙某又打又踹、按住脑袋往地上磕头、用打火机烧头发、鞋跟碾手、垃圾桶扣头上……当听到“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的时候,她扑通跪倒在法官面前,哭喊着说道:“法官,求你救救我,我错了,是我糊涂啊!”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半年前在学校却是个让同学闻之色变的“女霸王”。(11月28日《北京晨报》)

    打人时很凶很暴力,被判刑了却“很弱很可怜”。我相信这位女生不是在装可怜,而是真的感到了悔恨和害怕。19岁,虽然从法律意义上成年了,实际上却还只是个“大孩子”。现在有不少“大孩子”,身体发育很健康,心智却并不成熟。他们犯错,除了自身原因,包括家庭、学校在内的全社会其实都该反思。

    从报道中可知,这位女生从初中开始,就喜欢和自己的那些“姐妹”混在一起,逃课、抽烟、喝酒、打架成了家常便饭。说其是“问题少女”或许有点夸张,但毫无疑问,她的成长历程是存在问题的。不得不说,她的父母在这些方面难辞其咎。不少校园欺凌的主角儿,背后都有着父母失职失责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的还是单亲家庭,家长的过度溺爱导致部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和宽容度。另外,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介日益发达也是把双刃剑,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暴力的东西很容易侵入孩子的生活。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说教育体制。应试教育很容易让学校和家长只片面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分数,却忽视了对孩子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具体事例可能都有其具体情况,但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这些方面无疑都是亟需纠偏的。

    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学校肯定也存在教育引导和管理方面的疏漏。我们常说“孩子应该健康成长”,这个“健康”,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更包括价值观的健康。缺少对他人的宽容、动辄就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肯定是不正常的。孩子们正是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价值观可以多元,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违法的,教育者还是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向校园暴力“亮剑”。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重症须下猛药,集中式治理有其必要性,也有其特殊的优势,那就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大力度、大范围的治理,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毋庸讳言的是,集中式治理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容易刮一阵风,风头一过问题说不定就会卷土重来。

    减少“校园欺凌”,需要个人的自律,也需要他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他律。而最有效的他律,还是法治。一定要摒弃“校园欺凌”是孩子之间的矛盾这样不负责任的态度。只有将其纳入法律的框架来认真对待,才能加大欺凌的成本、让施暴者怵然而惊,进而消除“校园欺凌”存在的土壤和诱因。(乔志峰)

相关新闻

琐事引发“校园暴力” 北京三名18岁学生获刑6到8个月

2016-11-23 14:06:45

具体事件的起因是案发前几天被害人小丽在校外用手机抓拍了该校一高一男生,另一名女生若若(化名)恰好入镜,双方引发冲突。该男生讲,“她当时就删了照片,还道了歉,但是没用。”

广东又现校园暴力 “放学后高发”引关注

2016-11-23 09:44:14

又见校园暴力。上周六下午,佛山罗村高中一名高二学生纠集了五六名同学,在校外截住一名高一学生,扇了他两巴掌,事后还“劝”其抽烟。整个过程被拍下视频。校方称,目前打架双方学生都已回校上课,学校将根据相关规定作相应处理。

如何杜绝校园暴力:加大惩戒力度 但别靠打骂

2016-11-18 10:13:48

校园暴力,为什么屡禁不止?专家认为,孩子身心发育不完全,情绪容易不稳定。父母的暴力对待、家庭与社会大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引发孩子对暴力的效仿和崇拜。

法制日报:应对校园暴力要依法综合施策

2016-10-19 10:48:45

近日,教育部正会同中央综治办等八部门,研究制定《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拟于11月底前出台。

防治校园暴力需要完整的教育地图

2016-10-17 17:18:24

校园暴力和凌虐近年来屡见不鲜,宏观上的应对措施也在不断升级。

教育部:防治中小学校园暴力意见拟下月出台

2016-10-14 09:05:15

目前教育部正会同中央综治办等八部门,研究制定《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拟于11月底前出台。同时,还将对欺凌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根据相关要求,通过通报、约谈等方式进行责任追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