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呼唤“品质革命”

2016-12-17 17:21:31 来源:e观沧海公众号 责任编辑:苏畅
精于工、匠于心,让“工匠精神”激励“中国质造”,让“工匠精神”成就“品质革命”,“中国制造”定然会尽快走出低端的泥淖,用实力和品质去赢得未来!

文|高永维

岁末年终,又到了盘点和总结的时候。《咬文嚼字》杂志社一如往年,准时发布本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工匠精神”一词成功入选。

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口头禅”,反映着民众的诉求和好恶,折射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迁。与“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流行语不同,“工匠精神”除了新颖、独特等因素之外,其中更承载着民众对“中国制造”的一份期待。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之后“工匠精神”一词迅速走红。随着“工匠精神”一词的流行开来,各个领域尤其是制造行业,对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日渐推崇,“工匠精神”由国家倡导,逐渐变成社会共鸣。

“工匠精神”的流行,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也是在回答民众诉求。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回溯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无论是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还是卷帙浩繁的研究成果,其中无不凝结着“工匠精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出品”都是“必属精品”。

然而,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国制造”虽然仍有着极高的市场占有率,但是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说,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赖度并不高。近年来,国人频频跑到日本去买马桶盖,尴尬的背后其实正是对“中国制造”的不信任。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购买产品早已经不只满足于最基本的需求,而是更看重产品的创意和技术含金量,这时候一些“价廉物不美”的“中国制造”,显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也只有“华山一条路”,那就是锻造“工匠精神”、依靠“工匠精神”,让产品更加精益求精。

不客气地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间,部分“中国制造”的确误入歧途。众多“中国制造”的产品,过于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过于急切地要走出去,于是我们在精益求精上花的功夫太少,更多时候都满足于“短、平、快”的粗制滥造,甚至还为走了“捷径”而沾沾自喜。殊不知,这样的短视行为,最终伤害了中国企业和“中国制造”。

李克强总理说:“要用消费品质量标准的提升,倒逼‘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制造大国”向着“制造强国”迈进,实现“中国制造”向着“中国质造”跨越,掀起一场“品质革命”已是势在必然。“工匠精神”的流行完全就是应运而生,因为掀起“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必须依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国质造”的标配。

流行代表着一种认同,政府强力倡导,全民热烈呼应,“工匠精神”自然流行。有道是,上下同欲者胜。精于工、匠于心,让“工匠精神”激励“中国质造”,让“工匠精神”成就“品质革命”,“中国制造”定然会尽快走出低端的泥淖,用实力和品质去赢得未来!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