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人口天花板”并非治本之策

2016-12-25 11:53: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北京市16个区“两会”日前陆续开幕,截至昨天,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顺义、昌平、房山这9个区划定了各自未来1年或5年的人口“天花板”,其中朝阳区提出明年全力实现年内常住人口降至374.1万人以内的目标,在9个区的数据中上限最高。(12月22日北京青年报)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速度较快,大量的人口向这些资源回报率高的大城市集聚。但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人口涌入的速度太快,有限的基本公共服务难以承受,导致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人口过多等“大城市病”。实际上,这不是北京首次提出人口天花板的目标,早在今年1月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就明确提出要严控人口总量,北京在2020年的人口上限要控制在2300万以内,上海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500万以内。

    人口数量增多会必然导致“大城市病”吗?设置人口“天花板”是否是治本之策?在困惑于“大城市病”带来的种种问题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以上两个问题。实际上我们通过简单的数据对比,就能发现其中玄机,2014年,纽约人口为840万,占地面积945平方千米,东京市人口1321万,占地面积2187平方千米,而北京市人口2152万,占地面积16410平方千米。不难发现,与其它两个同为世界级特大城市,北京的人口密度远小于同年纽约以及东京的数据。我们再看另一个数据,北京市核心区人口密度为23953人/平方公里,是城市功能拓展区的2.9倍,同时是城市发展新区的22倍。

    不难发现,与纽约、东京等城市相比,北京市人口过度集中在热点区域,而这才是导致“大城市病”的关键原因。城市人口承载力不足,其实更多是因为人口过分集中在了核心城区,而导致这一点的原因是因为公共资源都集中在了这些区域。显而易见,设置“人口天花板”仅仅是治标的角度限制总人口数,而不是疏解中心区,平摊人口。

    简而言之,笔者以为,北上广深“大城市病”的根源在于资源的过度集中,而设置“人口天花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承载力的重负。尽管近些年,大城市不断扩大城市面积,但如果不配合城市功能的分散化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去层级化,设置人口“天花板”仍然不是治本之策。(张伟娜)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