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正文

“愚公”修路,政府责任也应及时补位

2017-01-10 12:20:15 来源:河北新闻网

“只要我还活着一天,我就要继续把这条路修好、养护好。”生活在广西桂林市北部山区的退伍老军人刘继忠,在古稀之年依然用坚守和爱演绎着对社会的奉献和对家庭的担当。从1971年第一次开始修路,46年间,刘继忠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修路、扩路的施工。(1月6日 新华网)

仅凭着“想让村里的裹脚老太婆能下山看戏”这样一个质朴的愿望,刘继忠老人46年奋斗不止,义务开山修路,硬生生把以前村民们难以出行的“羊肠土路”修成了今天的村民致富奔小康路。从不足10厘米、勉强称作路的羊肠小道,到30厘米的土路,再到1米宽的土杂石路,再到现在3米宽的“幸福路”,46年的心血付出,沧桑了老人的脸庞,却富裕了一方水土。

路是人们与外界互联互通的根本保障,古有愚公力搬王屋太行开路,当代愚公筑路地理死角也屡见报端。蒙阴县旧寨乡殷家岭村在第一书记王政的带领下,架电修路,脱贫致富;王屋山脚下的愚公村在村支书赵路的带领下,户户通上水泥路;湖南省长沙市老党员赵建恒用15年时间为村里铺就一条近7公里的砂石路,并带领村民成立养护小组,维护道路……

多修一里,就与世界接近了一里。无论是地处地理死角,还是贫穷乡村,每一个修路人都抱着这样的梦想,默默奉献着。但回想刘继忠老人的46年坚守,在46年前贫穷落后的社会背景下,或许难以得到政府扶持。但是在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的今天,一个能让300多人受益的民生工程,怎能让八旬老人一人肩扛?

“把路修好,方便乡亲们下山是我心中的梦想,一直以来我心中都惦记着这个事情,甚至晚上睡觉做梦的时候都在想做路的事情。”刘继忠老人质朴的话语中流露出自己对村民的关心,折射出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意识。老人46年间先后4次进行大规模的修路、扩路工程,为何没有村干部的身影?既然刘继忠老人给我们带了个好头,村干为何还不紧紧跟上?眼睁睁让一个力壮青年扛成了老态“愚公”,当地的乡村干部难道不惭愧、不内疚吗?

当代愚公刘继忠老人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赞颂。但基础设施建设是民生之本,窃以为,不该由某一个优秀的个人来独自承担,政府应该积极主动勇挑重责,真正做到时时为老百姓着想,处处为老百姓解忧。(唐晓慧)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