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e观沧海>>正文

【e观沧海】有“毒”的凤姐现象不应再受“热”捧

2017-01-16 14:07:21 来源:千钧客微信号

文|千钧客

近几日,一篇署名罗玉凤的《求祝福、求鼓励》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并获得20万元打赏,网友对此评论褒贬不一,针对文风和思想跨度的各种质疑声音不断。面对质疑,凤姐发表声明承认文章系由凤凰网新闻客户端前某主编代笔,并声明将会把20万元打赏捐出,再次引发舆论热潮,饱受争议的“网红”凤姐似乎瞬间被洗白,甚至被个别媒体誉为“真善美”代言人,称其“霸气侧漏”。

这起看似有些戏剧性和正能量的事件,与前不久发生的罗尔事件有几分相似。罗尔用营销方式赚取打赏费为女儿治病引起舆论热议,感觉上当受骗的人们最终也没有因为罗尔退还打赏费而原谅他。在笔者看来,凤姐在舆论质疑下,承认“代笔”并决定捐出打赏,与罗尔退还打赏费一样,也应是无奈之举,甚至有借此洗白“斑斑劣迹”的嫌疑。

凤姐这个另类的“网红”,从一出场就摆出一副挑战世俗道德的姿态,给自己打上了“以丑为美”“反智至上”的标签。网友们至今清晰地记得,当年温州动车事故,凤姐发出了令人发指的“死得其所”的恶劣言论。在赴美国后为争取一张美国绿卡,不惜编造在国内受到政治迫害妄图申请政治避难,并且参加多个在美敌对组织的反华游行活动。这种以损害中国国家利益为手段的营销,不仅为国人所唾弃,也是法律所不应容忍的。

凤姐现象全程夹杂着有组织营销的痕迹。凤凰网声明此前已经与凤姐团队终止合作,也证明凤姐有自己的营销团队。帮助凤姐赚取名头换取留美资格,借助凤姐“网红”身份赚钱,这种营销原本无可厚非,但前提是遵守世俗道德和法律底线。遗憾的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凤姐团队无底线的营销。种种迹象表明,网民所关注的凤姐自媒体账号,或许是个假凤姐。如果是假,那么冒用凤姐之名发文赚取20万打赏金,还可能涉嫌诈骗。

回顾凤姐的网路历程,用以丑为美的恶炒走红出名,靠出格反智言论保持热度,出境到美国后编造受“政治迫害”申请“政治避难”,在美生活艰难后企图重树形象,利用人性最柔软的善心炒作公益以掩盖洗白自己的恶行。我们不难看出,凤姐不过是一个极度自私自利的“网络丑红”,舆论中关于凤姐所谓的“励志”形象,也只是在营销团队包装后引发一些人的臆想。一些人甘愿成为凤姐的拥趸,某种程度是一种自我“代入”,幻想凤姐的“奋斗历程”能够为自己开辟一条捷径。

凤姐现象是网络舆论畸形发展的产物,之所以能够有“毒”长期生存,与娱乐至死、迷茫泄愤的网络环境有一定关系。我们时常抱怨当下价值迷失、道德失范、精神堕落情况日益严重,但面对“宁在宝马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物质主义,“与其扫黄、不若反腐”的比坏心态,“读书无用、赚钱王道”的反智倾向,“口碑越差,越想围观”的审丑趣味,人们往往保持沉默甚至是迎合,放任和纵助推这些反主流现象大行其道。

一个包容的社会,允许多元文化发展,但这种文化应该遵守道德和法律底线,超越底线的恶俗文化一但成风,会损害整个社会的肌理和秩序。凤姐不仅是一个具体的“网红”,还是一种网络现象,这种有“毒”的凤姐现象,不应再受“热”捧。

责任编辑:贾东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