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在家上学”不能一禁了之

2017-02-23 16:02:2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教育部2月22日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强调要高度关注接受“私塾”等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的学生,对因身体健康等原因确需缓学的,应向县级教育部门提出申请,获批准后方可缓学,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2月22日中国新闻网)

在多数家长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的年代,一些家长却反其道而行之,让孩子“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家长解释为,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在我看来,“在家上学”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不具有普适性,不宜盲目仿效。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提出,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义务教育。这对于保障孩子们的受教育权,维护义务教育的权威,无疑是必要的。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难以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教育手段僵化,教学评价模式单一,过分关注升学率,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当下的应试教育体制确实弊端不少,重分数、轻能力也不是素质教育的本意。当下的教育模式确实应该改革,家长颠覆传统教育模式,另辟蹊径探索教育改革,选择自己教孩子,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适应孩子的个性发展需要。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但是这样的成功不易复制,家长让孩子完全脱离传统学校教育,其弊端也显而易见。

其一,此举涉嫌违法。《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虽然这些孩子也在接受教育,但是这种一对一甚至二对一的家庭教育模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由于孩子没有接受规范的学校教育,不仅教育质量不便评价、比较,如果孩子没有相应的学习经历与毕业文凭,对孩子以后融入社会造成障碍。

其二,教育并非简单的技术传授,而是一门充满挑战的科学。教育者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心理学、教育学知识,需要相当的教育能力与一定的教育手段、教育资源。如果家长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与教育技巧,仅凭一股热情与冲动,未必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再说,家长个体的力量获取教育资源的途径比较有限,家长搞搞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让孩子们在家学习一段时间倒还可以,如果孩子们长期这样学习、生活下去,他们可能会与现代社会渐行渐远。家长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完全颠覆传统的教育模式,拿孩子当试验品,可能带来教育风险。

其三,孩子的成长不仅是父母的关爱,也是一个社会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孩子接受学校教育,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在集体中学习与人交流、合作,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孩子在班集体与学校氛围中成长,通过参加教育活动、与其他孩子互动、交流,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宽阔的社会视野。而孩子“在家上学”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互助、合作精神,不利于他们融入社会。即便这些孩子将来出国留学,仍然要接受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在家上学”不能替代学校集体教育。

其四,“在家上学”不可复制。少数家长有闲有钱让孩子“在家上学”,送孩子上私塾。普通工薪阶层每天为生活忙碌奔波,让他们挤出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偶尔带孩子外出踏青、散心倒可以。让他们全职教孩子根本不现实。不在少数的家长也不具备“自教孩子”的文化积淀、教育智慧与教学能力。

当然,“在家上学”倡导的教育理念有其可取之处。比如,其倡导的因材施教,尊重孩子个性发展的眼光值得欣赏,其注重素质教育、摒弃应试教育的理念值得思考。教育部门与教育者对此不能冷眼旁观,也不能一禁了之,而要将此看成一份教育改革建言,引起反思,思考对策。拿出教育智慧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创新教育评价机制,尊重家长与孩子的核心关切,真正做到以孩子为本,让所有孩子受到适合其教育的教育,成为最好的自己。(叶祝颐)

责任编辑:贾东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