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高校“更名”的热情确实该降温了

2017-02-24 15:53:03 来源:燕赵都市报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规定,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切实引导存量高等学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新华网2月23日)

一所高校更名后的变化,也促使其他高校纷纷更名,形成了连锁反应。如今,还有很多院校正在启动“改名”或奔赴在“改名”的路上。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全国近2000所高校中,有近一半改过名字。在高校校名换来换去之时,高校名称越来越近似,大学名称的陌生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导致开学时经常有新生走错校门。更有甚者,有学生甚至报错学校。由此引发争议的高校改名事件也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惊动了教育部。

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激发高校转型内生动力活力,带动更多地方高校加快转型步伐。然而,部分大学对转变办学思路、定位和模式不热心,却唯独对“挂牌”“改名”或升格情有独钟,尤为甚者,部分高校“挂羊头卖狗肉”,展开了新一轮的更名角逐。这一现象真实折射出高等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除了少数有正当理由,大多数的改名行为都是为了“名”和“利”。

那种指望通过改校名就能提高知名度的想法,显然是幼稚可笑的。一所高校的声誉、影响、知名度是靠长时间一点一滴的积淀,逐渐被人们接受的,光靠改校名提高不了知名度。如果一味地求全求大,都希望办成综合性大学,那就很容易“千校一面”,也很容易失去办学特色。因此,在赋予大学新的名称时,我们应该采取理性和审慎的态度,既不能害怕负面影响而抵制必要的陌生化,也不能因为猎奇取巧而无限制地创造新名称。对于高校自身而言,要寻求新的发展,仅靠改个名字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还在于扎扎实实修炼内功,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上下工夫。(郭立场)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