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e观沧海

【e观沧海】热点 |“正定往事”折射出一个共产党人的政治修炼

2017-03-21 10:19:27 来源: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文 | 高永维

在陕北,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在正定,他实现了改善农民生活的承诺;在宁德,他说“当官不要想发财”。

还没有正式观看微视频《初心》,就已经被前面的这一段按语所打动。三个地方,三种认知,但归根结底都没有离开老百姓。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实则就是为民之心、人民之心。

1969年,刚满15岁的习近平总书记,到延安梁家河大队插队。他用稚嫩的肩膀和农民兄弟一起修梯田、筑堤坝,用黄土高原上7年的摸爬滚打,实现了从格格不入到和老百姓融为一体的转变。

因为心怀人民,因为有着为民谋福的抱负,习近平总书记从来没有把基层经历当作苦难,而是让基层成为了自我修炼的舞台,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1982年3月,已经在北京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主动要求“沉”到基层。于是在春寒料峭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和古城正定相遇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从1982年初春上任,到1985年初夏调离,满打满算不过三年。

可是,在这短暂的时光里,他力推改革、发展经济、吸纳人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且利于长远的工作,使得正定旧貌换了新颜,使得正定人民的生活明显好转。

如果说梁家河是让习近平总书记成长成熟的地方,那么正定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开端。

三年里,习近平总书记跑遍了全县的25个乡镇,走访了县直大多数机关,翻阅了厚厚的县志,不断拜见“老正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他所思考的正定发展,他所提出的工作思路,自然是切中要害。

在正定,他身穿蓝制服,脚蹬黑布鞋,没有县太爷的“谱”,没有大学生的“派”,甚至还显得有些“土气”。可正是这样的“土气”,拉近了他和干部群众的距离。

习近平总书记自己也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当然,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所取得的成绩,绝对不是因为偶然或运气,而是来源于思考和实干。明明可以在北京那样的大都市“享福”,却偏偏心甘情愿跑到正定这样的小县城“吃苦”。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之择本身,就充满了勇气。

为正定人民减负,为正定发展铺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正定做的事,正是他现在在中国做的事。

一个而立之年的“毛头小伙”,能有这样的见识、胆魄和作为,着实是让人钦佩和感动。

在正定的三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进行自我修炼,面对考验和磨砺,他勇于直面不退缩,面对人民的诉求,他大胆回应不避难,面对发展的艰难,他勇于突破闯新路……

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地塑造着自己的性格和品质,不断深入地了解农村和认识中国,不断地积累着阅历、经验、才华和实干的精神。也正是从那个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开始对燕赵大地充满了深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只工作了3年,可是在他离任的时候却是好评如潮,在他离任后的30余年间老百姓却念念不忘。“政声人去后,百姓闲谈时”。这正是因为他胸怀人民的赤子之心,正是因为他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今天,我们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过往、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不只是为了重温那段光辉荣耀的岁月,不只是为了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心路历程,而是要让更多人,尤其是党员干部,在这个过程中也进行一次自我修炼。

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是如此,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能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再到今天带领中国走上伟大复兴之路,所凭借和依靠的也正是这样的赤子之心、人民之心。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正定往事”为镜子,所有的共产党人都来保持和延续这份初心。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为老百姓的幸福安康躬身苦干,我们就能创造出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国就能实现蓬勃的健康的永续的发展!

责任编辑:贾东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