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城市拆违力戒“生米煮成熟饭”

2017-03-22 17:27:1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虽然治理违建的折子任务给全市划定了4000万平方米的目标,但记者从北京市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获悉,北京市今年治违台账已经汇总完毕,按照目前各区上报、进入台账的数量,今年治违有望超额完成。(3月21日《北京日报》)

北京市从2013年启动专项行动治理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以来,治理的数量年年攀升。北京今年一年将拆除违法建设4000万平方米,北京市拆违决心够大,拆违成绩够显著。但是换个角度看,如此拆违战果并不值得表扬,还应该引起反思。

老实说,违法建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地城市管理部门,违法建设严重损坏城市形象,影响城市整体规划,增加了城市管理和建设成本。而且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社会秩序。不少违法建设制造者甚至认为,只要房子建成了,政府部门不会强拆,最后缴纳一点罚款就算完事,这叫“先上车,后补票”,还有人只上车不买票。对大量违法建设强制拆除,体现了政府的执法决心。对违法者来说,造成经济损失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在我看来,对违法建设不仅要强制拆除,还要追缴违建拆除费用,追究其法律责任。但是我在肯定政府拆违决心的同时,又产生了疑问与担忧。

从北京市强拆违建房数量年年攀升的现状来看,该市违法建设的问题颇为严重。既然城市存在大量违法建设,有关部门为何不未雨绸缪,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一定要让违法建设生米煮成熟饭,遍地开花,乃至成为历史遗留问题,才想着强制拆除?管理部门对此又该承担什么责任?政府的拆违成绩固然不可轻看,但是如果在违法建设诞生之前,事先就有刚性制度约束,城市管理就不会造成大量拆违的被动。何况,为了拆除违法建设,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无形中增加了行政成本。拆违过程中还容易造成粉尘等环境污染。大量建筑材料变成一堆建筑垃圾,既浪费了社会资源,也不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与增值。

既然是违法建设,当初就不该盖起来。从节约拆违成本,避免社会资源浪费的角度说,违法建设既然已经盖起来,并非只有强制拆除一条路。政府为何不能强制没收,让部分违法建设发挥作用呢?这一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可以找到依据: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

进一步说,不仅是违法建筑浪费社会资源,合法建筑的寿命也普遍不长。比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的使用年限为100年,一般建筑为50-100年。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132年,美国的建筑寿命74年。但调查显示,我国建筑的实际平均寿命只有30年,这样的建筑生命周期造成了建筑资源浪费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据此,有人惊呼“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浪费国”。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旧城改造、城市规划调整等造成了大量建筑物拆迁的事实。不少建筑物远没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拆除。既增加了拆迁与还建成本,还造成重大的建筑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曾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

我国正在致力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压力十分重要。面对城市拆违量巨大的实际与城市规划不断调整变更的尴尬。如何创新制度设计,前移违法建筑监管关口,让城市建设达到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要求,摘除“最大建筑浪费国”的帽子,值得思考。(叶祝颐)

责任编辑:贾东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