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e观沧海

【e观沧海】关注 | 清明祭祀莫忘这件事

2017-03-30 08:35:05 来源: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文|乐兵

清明节前夕,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两个举动引人注目:一是公开出版发行《中国家规》一书,二是推出“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活动,前者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规家风故事,起于春秋时期孔子,止于晚清梁启超,展现了中国家规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代的传承发展;后者书写的是家风、家教的真情故事,体现了诗书传家、勤俭持家、孝老爱亲、廉以修身、廉以持家等中华传统美德。

众所周知,清明节是一个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按照传统,无论身在何方,不管如何困难,家庭中的成员总要在清明节聚到一起,通过祭扫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在祭祀的传统活动中,为重温家规家训,回忆家族往事,沐浴亲情恩泽,传承优良家风提供了最佳契机。而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两项“家规家风”的活动,用意明显,那就是希望党员干部在清明节的假期里莫忘传承良好家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古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已成最重要纽带:是一个人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清明节,在对故去亲人的祭祀、思念与回忆中,既让清明节多了一抹别样的“绿色”,又让良好的家风得以传承,是实现家教家风的再温习、再修正、再涵养的最佳时机。而对领导干部而言,好家风尤为重要,良好的家风滋润着家人的心田,涵养着优良的品格。故而,在清明祭祖团聚的难得的假期里,传承良好的家风,端正家风,让良好家风在家庭中生根,对于从思想上构筑不想腐的堤坝,让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清正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家风是长期形成并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精神、品行的“灵魂” 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蕴含家道久远的内涵,到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融让梨成为千古美谈;从“子孙虽愚,诗书须读”“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箕裘承祖泽”“可俭而不可吝”“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等家规家训中可以窥见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精神风貌。这些家规家训为家族世代打好了价值观的底色,是对一家一族最好的馈赠。而正是由这一个个家风家教故事的培树、涵养起来的好家风、好家规,才撑起了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清明假期里,无论是共同祭扫仙逝的亲人与先祖,还是聚在家中共话家风家规,更或者举家踏青出游,这本身就是一个重温家风的良机。党员干部应该带头践行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中华优秀传统家风,以清正廉明的党风、政风带动淳朴善良的民风、社风,营造出更加风清气正的清明环境。

良好家风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古家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十条家规”、习仲勋的“老老实实把屁股放在老百姓这一方面,坐得端端的”家教,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的“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先祭谷公 再祭祖宗”的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这些重视家风的典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树立了见贤思齐的榜样,在清明这个传统节日里,以慎终追远为契机,把家风传承的接力棒传下去,对领导干部而言,要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带头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让家风在传承过程中带着新时代的气息,发挥传统节日的价值,引领社会向善向好发展。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抓住清明祭祖的契机,在祭奠逝去亲人的同时,讲好“家传”的好故事,弘扬优良的家风,重温家规家训,增进家人彼此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延续好知礼明义、崇德向善、文化传家等家风传统。党员干部亦不妨读一读《中国家规》,古为今用、看一看“我的家教家风故事”,启迪思想,以此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拿人家好家风的“他山之石”来为我所用。当好“家庭纪委书记”,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清风徐来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贾东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