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e观沧海

【e观沧海】思考 | 安心乐教成现实,农村教育才不荒凉

2017-03-30 17:46:13 来源: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文 | 高永维

3月28日,河北省召开基础教育人事工作会议,会议释放出的重大利好,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心头一热。“全面落实乡镇补贴”“扩大生活补助发放范围”“实施乡村教师帮扶计划”“推进周转宿舍建设”……这些实打实的措施,对于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意义重大,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政策利好普遍向乡村教师倾斜。

近年来,一个事实不容否认,那就是农村学校正在衰落。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迁移,部分农村学校生源不断减少,最终学校也就难以为继;二是农村学校的工作环境差、发展空间小、工资待遇低,优秀师资如同“抽血”一般从乡村流向城镇。两个原因累加,雪上又加霜,学校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农村教育也就日渐荒芜。

如何扭转这样的局面,如何让农村教育复苏,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放缓城镇化,阻止农村人口流动?这显然不是顺势而为,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均衡城乡教育资源,想方设法将优秀教师留在农村。乡村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石,是黄土地的生机和希望,也是农民和他们孩子的未来,如若优秀的师资留不住,农村教育必然成为荒漠,城乡教育公平就是枉谈。

要留住乡村教师靠什么?靠情感、靠情怀当然没错,但是关键还得靠待遇。对于那些离开的乡村教师,我们不能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因为这与高不高尚无关。农村学校的经济条件、办学环境和城里差一大截,如果乡村教师的收入水平、工资待遇再和城里差一大截,很多乡村教师只能是“人往高处走”了。他们未必就愿意离开、就舍得离开,可是他们也要生活、也要养家糊口,当有太多的迫不得已,也就只能身不由己。

面对这样的状况和局面,需要的不是谴责和诋毁,而是关爱和体谅。努力做到“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把工资水平提上来,把乡镇工作补贴发下去,把周转宿舍建起来,这就能够确保乡村教师衣食无忧,这是“留得住”的必备条件。免费培训全科教师,推动校长教师交流改革,提高教师表彰奖励制度,这就让乡村教师看到了发展的空间,这也是“教得好”的有效保障。用待遇让乡村教师“留得住”,用发展让乡村教师“教得好”,更多的优秀人自然能“下得来”,也甘愿为乡村教育奉献青春和智慧。

电影《凤凰琴》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不在于把学校建成当地最漂亮的建筑,而是要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政策虽好,关键在落实。有关部门出台的利好政策,确实是在为乡村教育的发展着想,确实是意在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可是基层在执行的时候如若“打折扣”,工资待遇的提升只体现在报告里,乡镇工作补贴被挪作他用,对于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而言,好政策就变成了看得见够不着的镜花水月。所以,让好政策落地,加强政策落地的督导,这与政策本身同等重要。

善待教师,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良心。优待教师,最无争议,最需付诸行动。我们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同样的道理,当乡村教师衣食无忧,他们才能安心教书育人。乡村教师留得住也教得好 ,乡村教育才不会是一片荒漠,乡村发展才能生机勃勃!

责任编辑:贾东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