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e观沧海

【e观沧海】观点 | 把李保国精神的火种播撒在大山深处

2017-04-11 10:22:24 来源: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文 | 源流

“老师,岗底的大树苗长势很好,您瞅瞅我拍的照片。”“老师,咱们的红树莓饮料投产了,您尝尝吧。”“李老师,咱们团队8个科研课题进展良好,有两项还拿了奖。”……3月31日,从各地赶来的高校师生、科研人员不约而同来到保定市烈士陵园,祭奠“农民教授”李保国。人们墓前含泪,把一个个好消息讲给李保国。(2017年4月9日《河北日报》)

去年4月10日,李保国猝然离世。他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他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事迹感人至深,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让山山岭岭绿起来,父老乡亲们都富起来,就是对他最大的告慰。”一年来,河北农大李保国研究团队连同河北农大师生,以及河北省更多高校师生一道,迎着老百姓的需求,使李保国精神发扬光大,把李保国未竟事业接续传承,他们身体力行李保国“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的名言,做培训、讲技术说的都是老百姓易懂易记的“土话”,和农民一块地里干活、一个锅里吃饭,培训技术骨干和技术带头人3000多人次,和李保国生前一样,成为了乡亲们身边贴身服务的“农民教授”,把绿山富民的科技扶贫火种遍撒燕赵大地。

(李保国生前资料图片) “把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必须让技术长在泥土里”,“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昔日李保国的誓言,正是今日河北农大师生前进的动力,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一年来,河北农大组建的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对接帮扶全省105个贫困村,涵盖88项帮扶项目,至今已举办专家讲座50场,科技大集90场,指导农民近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影响带动下,全省高校以脱贫攻坚为重点,纷纷组建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近20万名大学生深入到贫困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年轻的新一代“李保国”们,始终保持主动作为、奋发作为的精神状态,行走在太行山岭之间,把李保国精神的火种播撒在大山深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不仅仅是广大教育、科技工作者要身先士卒,广大党员干部更要率先垂范,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坚持不忘初心、心系群众,满怀一腔爱民之心,善谋一方富民之策,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坚持勇于担当、扎实苦干,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险滩”,一件事一件事地抓落实,坚决避免各种形式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奋发作为,拿出拼劲、闯劲、钻劲、韧劲,主动作为、干在实处,坚决克服和解决“不想干、不会干、不敢干、不愿干”的问题;坚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真正把“小我”融入“大我”, 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更好地为百姓谋事、干事、干成事,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让千万个“李保国”式的党员干部不断涌现出来,形成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

巍巍太行,“愚公”情深。李保国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太行山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在他的科研团队及更多高校师生、广大党员干部的传承中,已经在大山深处扎根、开花,绿山富民的火种必会永续传承。春风无形,绿影铺满大地;花开无声,芬芳传遍原野……

责任编辑:贾东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