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深泽农民夜校成“新型职业农民”孵化机

2017-04-27 18:10: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农村夜校开讲后,我们对法律、政策的认识更清楚了。回头再看一些问题,也就好办了。”河北深泽县小直要村党支部书记贺亚平直夸农村夜校是个好帮手。深泽县县委组织部日前面向农村干部和群众开办农村夜校,定点、定向授课,一个月来累计培训1200多人次。(4月27日《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大都爱农业,但如果缺乏对农业技术从种植到产销经营的知识,就无法做到。“新型职业农民”就要做到懂技术、善经营,而一些地方的恢复开办农民夜校就是在为此补齐短板。

河北深泽县为农民开办夜校成效显著,连党报都给予了关注,这证明农村夜校在那里取得了成功。如今,要想当“新型农民”,不仅要学会科学种田,还要提升文化素养,在农业政策、管理、法规等方面都需要广泛了解。在贫困地区,农民夜校可视为“精神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如深泽县县委组织部长李遐所说:“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农村夜校就是扶智、治愚,可以提升农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提高农民素质,还有助于密切干群关系。”因此,深泽县的这一做法值得称道,也为全省精神扶贫又增添了一个亮点。

农民夜校通常是为满足农民职业技能需求而开办。农民白天忙于农活,没时间充电,利用晚上时间对农民集中培训就是一个好办法。开办农民夜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精神扶贫”,就是要让农民消除“等靠要”思想,激发其脱贫的主动性,让其掌握几项技能,增强脱贫的本领,这也是长久脱贫的一个良策。

当前,“精神贫困”已成扶贫攻坚的另一大战场,消极思想不破除,精准扶贫的目标就无法实现。人如果缺了精神,没了技能,就会得“软骨病”,即便投入再多,也很难扶起。而如果农民经过农民夜校的培训掌握了几门技术,增强了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就能为不少贫困农民走出困境提供长久保障。办农民夜校,不是为了摆样子,而是真正为农民服务。通过农民夜校的“授之以渔”,接下来很可能就会出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此外,开办农民夜校也是对农民文化素质的培训,能借机对中央和省委的重要方针政策进行宣讲。农民夜校还兼有提升农村新风尚的功能,对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道德提升、移风易俗,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就像报道中的那位养猪户,正是经过农民夜校的培训才对有关政策、法律有了更好的了解,对拆除其猪圈这件事也就想通了,并自觉拆除了猪圈。可见,发挥农民夜校的各项功能,带来的好处众多。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给各省下达的“死命令”,是事关2020年中国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任务。河北的全面小康,重点就在农村。因此,让农民夜校充分发挥作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孵化机”,这一做法值得赞赏,也值得推广。(刘天放)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