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天难凝铸中国精神,大爱守护民生家园

2017-05-12 14:19:24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08年,14时28分04秒,一个无法被忘记的时间;8.0级地震,近7万人遇难,一段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生命逝去的悲伤,相互扶持的坚强,灾难面前的大爱,废墟上的重新站立。9年了,山川抚平伤痕,汶川走向重生。今天,汶川地震9周年,缅怀逝者,致敬重生,祝福汶川!(5月12日 人民日报)

有一种怀念,叫做记忆。有一种执着,叫做承诺。有一种新生,叫做改变。有一种铭记,叫做感恩。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中华民族在这一刻噙满了泪水。今天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九周年,时光走过九年,我们不断回忆这悲伤的日子,就是为了让回忆化作力量,让更多的人们铭记灾难面前国人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及伟大的奉献精神!团结、坚强、爱心成为共同的主题,致敬所有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

回看灾区,穿越灾难,“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人本观念铭之于心、践之于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灾区群众不畏艰难毅然前行:房子起来,信心起来;产业起立,发展起跳;收入起色,生活起跑。在一场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汶川特大地震面前,英雄的灾区人民不仅战胜了自然灾害,创造了物质家园的重建奇迹,还完成了精神家园的修复与新生。震后9年来,无论是灾区还是重灾区,一项项惠民政策飞向千家万户,数万名“三孤”人员得到妥善救助,千名因灾致残学生的假肢终身安装和更换,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当灾区的人们再次回望,记忆里眼之所及,是美好与阳光。“通过灾后重建,灾区跨越20年”。这是灾区干部群众的共同感悟。昔日满目疮痍、举国情牵的地震灾区,新场镇、新村庄拔地而起,新楼房、新民居鳞次栉比,新学校、新医院设施完备,新企业、新园区生机勃发。时隔六年,汶川所有灾区已经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痛苦的历史不是让我们沉沦,而是化作润物的春泥,再次滋养怒放的生命。曾经满目疮痍的汶川之所以在浴火重生中实现精彩蜕变,创造人间奇迹,是因为“中国精神”所迸发出的“中国力量”,用感恩奋进的“中国梦”谱写的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史新篇章。

回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汶川地震九周年祭,过多的重复昔日逝去之殇的痛苦、攻坚克难的感动、救灾重建的喜人成绩,都会显得意义匮乏。重要的是通过回忆去自省。天灾之前我们做错了什么,比如哪些基础设施和制度的不足,导致天灾引发的惨烈加倍;天灾之后我们又做对了什么,政府和民间所形成的默契,有没有在更广泛的领域扎根成长。天灾所激发出的悲愤力量,不该被庸常平静所消磨殆尽;救灾重建的那些正确方向,也不该在伤疤愈合后再度迷失。逝者如斯,人生总要向前。我们不必总是背负灾难的凄楚,但如果连灾难留下的教训都淡忘,连纠正社会航向的决心都麻木,对那些无辜的亡灵,就是莫大辜负!

曾经满目疮痍的汶川在浴火重生中实现精彩蜕变,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史篇章。让回忆化作力量,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秘相宇)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