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爱校费”是很坏的慈善教育

2017-05-16 12:02:18 来源:燕赵都市报

最近,微博爆料济南一高校向即将毕业的学生强制收取十块钱,每个毕业生都要交,收费的名义叫“爱校费”。然而,捐钱还有强制的吗?(5月15日《重庆晨报》)

自愿是捐赠的基本原则,“爱校费”且不说手段上有强制之实,但就名目来说也有道德绑架的指向,不交十元钱,似乎就不爱校,只能花钱为自己正名。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对学校充满感情,爱校不需要证明,更无需用捐赠作标注,十元钱不多,但足让毕业生心里添堵。

所谓的“爱校费”,谈不上合法,更谈不上合理,而对于大学而言,无论是方式、时机与目的选择,都显得短视与急功近利。十元钱对学生不多,加以起来不少,每个学生都捐赠的确可以给高校的建设添砖加瓦,然而,即将毕业的学生还不是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个体,捐赠实在没有必要限于一时,同时,在高校建设所需也只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高校成功的毕业生向母校捐赠,早就是传统。在我国,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快速提升,许多创业成功人士向母校捐赠,也渐成潮流。2016年,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总额突破170亿,30所高校跻身“亿元俱乐部”。同时,受到过大额捐赠并不止于名校,如,山东临沂大学“80后”校友李海鹏向母校捐赠1000万元等。在成功校友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乃至过亿的捐赠面前,10元的“爱校费”怎么看都是下下之选。

“爱校费”是很坏的慈善教育。爱校是朴素的情怀,无须打上道德的烙印,在学生毕业后,通过创业与打拼,取得了成功,时机合适自然会选择回报母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学也应如此。专业研究显示,大学接受校友捐赠的多少与其教书育人水平、校园文化、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创新创业德育教育、校长领导能力和校友的商业成就及母校情结有直接的关系,造富能力强的大学才可能培养出更多创富能力强的校友,毕业生校友回馈母校的能力才越大。无疑,大学需要摒弃学生捐赠的急功近利,把功夫下到人才教育的发展上来,不断积淀办学底蕴,给学生未来的成功注入基因,涵养良性的慈善文化,寄予未来的捐赠自然水到渠成。(木须虫)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