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给“上户口”的举报信点赞

2017-06-21 10:09:3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这些信访举报件是由信访室内勤人员从省纪委收发室签收的。在信件拆封前,内勤人员首先会在信封正面盖上‘江西省纪委信访室收信’章,填上收信日期,再给每个信件贴上独一无二的条形码;随后,逐一扫描条形码,使其进入信访信息管理系统……”6月16日一大早,在江西省纪委信访室,副主任刘飞一边指挥大家对前一天收到的153封信访举报件进行分类处理,一边向记者介绍。(6月1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不少人眼中,举报是一项“低收益高风险”的事情。面对“达官贵人”的重重压力,一封小小的举报信往往承载着举报人的“身家性命”,一点点可能失败的风险,都会导致举报人“望而却步”,大多数举报人都是谨慎且小心的。所以对“举报信”的安全问题,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它会在无形间给举报人增加一层心理障碍,导致不少犯罪线索无法及时传递给相关单位,反腐工作必然受到影响。

然而,举报信被偷拆或销毁、举报人信息泄露之类的新闻依然屡见不鲜。南宁的谢先生向当地食药监部门举报“吃旺旺雪饼运气没有变旺”,认为对方“虚假宣传”。但是他的举报信没有被处理,反而连同他的个人信息泄露到了网上,他的生活被嘲笑和戏弄笼罩。谢先生举报的内容虽然有些奇葩,但无论如何这封举报信和他的信息也不应该被公开。由此联想,如果举报的内容事关重大,被随意泄露的举报人会不会遭到打击报复?谁还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冤屈?随之而来的一条灰色产业链也将野蛮生长:有的贪腐干部害怕自己的违法行径被发现,想要隐匿、毁弃举报信,以应对反腐举报;有的人通过偷拆举报信提供给被举报人发一笔横财,或者当作取悦和献媚被举报者的礼物。当前信访举报已成反腐线索主要来源,到底有多少举报信被如此“毁尸灭迹”?有多少真相随着“夭折”的举报信“石沉大海”?

江西省纪委提出信访举报办理“收拆分离、集中分办、网上预警、全程留痕、严格保密”的20字工作方针和要求,确保信访举报从接收、拆封、登记,到摘录、流转、存储各环节都受到监督制约,这个方法值得推广和学习。给每一封举报信“上户口”,也是给每一位举报人应有的尊重,给每一个真相撑起“保护伞”。希望能有更多的举报线索得到正确的处理,把那些依然逍遥法外的罪犯及时绳之以法,给大众一个满意的答复。(黄振明)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