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燕赵观澜

宋璇:葱郁同使命共呼吸

2017-06-26 15:45:5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是谁还了这冰寒绝境一丝生机,是谁筑了这漫天风沙的一层屏障,是谁给了这荒芜大地的一片葱郁。是他们,不畏严寒,不畏狂风,在困境中咆哮着,奋进着。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塞罕坝人。

时间飞回到1962年的2月,原林业部下达关于河北省承德专区围场建立林业部直属机械林场的通知,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同年9月,369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从四面八方集结,一路北上,奔赴塞罕坝。他们身上背负着艰难而又光荣的使命,那就是遏制内蒙古浑善达克、巴丹吉林等沙地沙漠将继续南侵,遏止沙漠逼近北京的严峻形势、涵养京津地区水源。

且不说塞罕坝实际环境有多艰苦,光是在去到坝上的路上就要经历重重颠簸。塞罕坝人在荒寒遐僻、黄沙漫漫中顽强生存着、奉献着。塞罕坝的冬季寒冷而又漫长,年均气温在零下1.3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43.3摄氏度,年均积雪7个月,年均无霜期仅64天,年均6级以上大风日数76天。由于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前两年造林成活率竟然不到8%。但眼前的种种困境,并没有击退勇敢的塞罕坝人。

林场的党员干部与职工敢于同严寒、狂风做作斗争。他们心有信仰,不负使命。在遭遇了树苗成活率极低的问题之后,党组织集中精锐力量寻找解决办法,对原有方案进行改善,突破了传统育苗方法的束缚,提出应对极寒天气的新方案。最终,最先在马蹄坡上实现了对落叶松的全部栽培,放叶率达96.6%,面对这一片正在缓缓呼吸的葱郁,塞罕坝人终于成功了!这一片葱绿,就像是怀胎十月后新出生的婴儿一样,给人带来喜悦感动和无限希望。

55年来,老中青三代塞罕坝人造起了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这样伟大的景观,不是鬼斧神工,是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奋斗不息,用汗水培育出的成果,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这样的奇迹,使当地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为京津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就像在塞罕坝顽强生长着的松柏一样,这片翠绿,向世人诉说着顽强。

回首披肝沥胆的55年,望着这一片葱郁绿海,谁曾想这里曾是一片寒冷荒地,曾大风呼啸,黄沙漫天。如今风起摇曳的护林,像是绿海中微波浮动,像人类的胸脯一般起伏、呼吸,又像是心脏跳动一般彰显出生命的活力。没错,这就是塞罕坝人的呼吸,这就是塞罕坝人生命的活力。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