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朱永杰:但愿比定西还苦的魏祥们今后无新闻

2017-06-30 10:09:0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苦甲天下甘肃定西”的学子魏祥被清华大学录取了。他的一封公开求助信和清华大学鸡汤味十足的回信,突然刷屏,举国欢呼。

魏祥比定西还苦。天生残疾,下肢瘫痪。7岁时,父亲去世,撇下孤儿寡母。12年小学初中高中读完,考上清华。期间,是魏祥妈妈用感动中国的付出,陪着孩子一路走来。在孩子眼里,妈妈是钢铁般的坚强,无比伟大。魏祥的生活离不开妈妈,今后到清华求学,依然如此。怎么办?魏祥提出了让学校提供一间宿舍的要求,学校让他写个说明材料,他就写了,但是不知怎么地,传到网上了!

当然,他更没想到,清华隆重地写了一封回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做到了,告诉魏祥,“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有网友说,光相信没用,还要优秀,还有坚持。

魏祥说,坚强伟大的妈妈在悲痛欲绝的日子里,不但没有放弃过对我细心无微的照顾,反而更加疼爱我,竭尽全力为我付出,并省吃俭用,除供我上学之外,她将少得可怜的工资多一分都舍不得花积攒下来,为我治病。

魏祥说,钢铁般坚强的妈妈,擦干了眼泪,一如既往,风雨无阻背我上学。从小学中学到高中,12年如一日,妈妈的背影穿梭于小学中学到高中的大街小巷、校门、教室,好像她从来不知疲倦;12年的妈妈不仅仅是一名医院上班的护士,更是一位残疾少年求学路上的陪读者,守护神;12年的妈妈身教残儿志不残,历尽沧桑终不悔;12年的我竭尽全力,克服身体残障,刻苦求学,完成了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今日以648的高考成绩,给了我深爱的妈妈一份殷殷的报恩之礼,同时也给了不断关心呵护我,鼓励我,培养我的各阶段的恩师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清华说,在梦一般的年华里,却要承受含泪的记忆,这泪水不包含欢喜,不代表留恋。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万幸的是,你在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后,依然选择了坚强和努力,活成了让我们都尊敬和崇拜的样子。

清华说,对于你来说,来路或许不易,命运或许不公,人生或许悲苦,但是请你足够相信,相信清华,相信这个园子里的每一位师生,因为我们都在为一种莫名的东西付出,我想这应该就是情怀。清华大学多有与你有同样经历的学子,在家庭经济与身体因素的双重压力下,依然奋发图强。他们或携笔从戎,守护家国平安;或回馈基层,在公益组织中施展才能;或致知穷理,一举夺得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的殊荣......

清华为魏祥提供了两室一厅的房子,住宿费全免。

呵呵,泪眼婆娑了吧!

然而,如果仅止于此,那我们感动就有几分肤浅、几分廉价、几分不知耻。

我们应当思考:残疾学生魏祥表达诉求的渠道属于“特事特办”——如果不带母亲上学,类似魏祥这样的残疾学生大学生活何依?(6月29日财新网)

一些大学为减轻自己的责任,防范自身风险而拒录残疾考生。何况,由于考生和家长都缺乏和教育部门维权的胆量,这类“被掩盖的案例更多”。这些高校之所以能够拒录残疾学生,是因为这种拒录行为“并不违法”。

更深层次的思考是,魏祥提出的诉求本属正常,要求学校提供“一间陋室”是残疾学生的“合理便利”。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学校支持不能由招收残障大学生的高校孤立地进行,必须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先进经验,努力完善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服务支持体系,可效仿美国高校设立专门为残疾学生服务的办公室,为残疾学生提供技术和环境支持。

所以,看到了魏祥圆梦,我们在欢呼的同时,一定要看到还有很多残疾生,在离梦想只有一张纸的距离的时候,倒在了“体检不合格”这张纸的后面。这是一张无法突破的纸,也是一张歧视的纸。那些动辄将残疾考生拒之门外的大学,有多么让人寒心和愤怒。

网友“李木”认为,人生实苦,这种苦若是自然形成的,还可以慢慢熬,总有希望的一天。天无绝人之路,命运为你关上了门,还会给你留一扇窗。但这种苦若是社会因歧视而施加于一个群体的,无论你多优秀,不仅连门都进不去,连窗户都封死,便只有绝望而没有希望。一个公平而宽容的社会,应该是鼓励和支持梦想的社会。不应当让不公平的制度,来破坏这种努力和梦想。

痛哉,斯言!我们一面讴歌那些身残志坚的英雄,却又用体检挱掉无数残疾人,这种自扇耳光的制度设计,难道还要继续?还要用魏祥这种特事特办的例子引发世人廉价的欢呼吗?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