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叶祝颐:入学“无犯罪证明”充满折腾思维

2017-07-18 09:09:3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7月16日,微博认证用户刘文华律师发文称,为派出所点赞。微博附图中一份“无犯罪记录证明”的文件显示,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后蔡小学要求一入学孩子的父母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结果遭到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分局宁溪派出所的怒怼——“让群众少跑一次”。当天,宁溪派出所民警证实,网上流传的关于后蔡小学和宁溪派出所的两份文件是真的。(7月17日澎湃新闻)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父母犯罪,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其子女入学不仅不应歧视,还应予以更多人文关怀。然而某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求家长开具“无违法犯罪证明”,这不仅是歧视行为,也说明某些人骨子里充满折腾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从证明“我妈是我妈”到证明老年证遗失,再到入学要“无违法犯罪证明”。老百姓被各种奇葩证明折腾得焦头烂额,给老百姓开证明的派出所、街道、社区等单位也不堪其扰。派出所在为家长开具证明的同时,怒怼学校,追问学校要求开具“无违法犯罪证明”的依据,透出一股转变作风的清新之风,其初衷无疑值得肯定。

正如警方在证明中追问的那样:“学生入学要求提供家长的违法犯罪记录证明是哪个教育部门的规定?”某些部门某些人工作不作为、乱作为,给民众办事人为设置障碍,随意增加办事难度。对此,不仅派出所要给予批评、建议,纪检、监察等部门也应该介入调查,问责某些不作为、乱作为的部门与个人,督促某些单位取消不必要的“奇葩证明”,给民众办事创造便利条件,把简政放权落到实处。

中央要求简政放权,地方也在减少审批项目以利改善投资环境,方便普通民众,一些地方还掀起了治庸问责风暴,但是在现实公务服务生态中,“脸难看,事难办”,作风不良、效率低下,刁难企业与办事群众的职能部门与公务员并不少见。基于公务人员掌握着公权力,群众往往敢怒不敢言。普通群众被各种“奇葩证明”折腾得晕头转向,一些民营企业、创业者更是被吃拿卡要,经营举步维艰。

财政部科研所原所长贾康曾在谈到企业创业环境时透露,投资者想开办企业“要盖几十个章甚至一百多个章,能够八个月、一年跑下来还就谢天谢地,一个企业要自己取得消防审批证书,被逼找中介公司把事儿摆平,出价6万”。

公章旅游也好,“无违法犯罪证明”也罢,实际上是简政放权的一面镜子。而且企业与群众遭遇种种刁难,还扯出了行政审批过多的问题。为了优化投资环境,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办事手续。但是调查显示,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效果并不乐观。有的职能部门与公务人员办事喜欢“踢皮球”,借审批向服务对象乱收费或变相摊派,谋取小团体利益。对此,有官员一针见血指出:“有的部门增加服务对象的办事难度,就是借机要钱,为部门与个人广开财源”。

虽然企业、群众一直期待政府简化办事程序,降低公共服务成本。中央也在这样做。但这也会压缩职能部门的权力空间,触动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现行体制下,政府部门与服务对象权力、地位不对称,特别是企业、群众有求于公务人员。有的公务人员利益情结根深蒂固,官场吃拿卡要潜规则并未打破。职能部门争相“揽事揽权”,人为增加办事难度。从中央到地方一再要求简政放权。但是,有的人并不甘心放弃既得利益,依然死抱权力不放。

要切实转变老爷作风,显然不能寄希望于公务人员良心发现,也不能指望派出所民警的叫板就让某些人自觉简政放权,主动让老百姓少跑一趟。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改革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清理职能部门无形吃拿卡要潜规则,改写刁难群众的老黄历,绩效评估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很有必要。如果企业、群众对职能部门与公务人员拥有监督权与评价话语权,且评价意见影响到其绩效考核。公务人员的违法成本远高于守法成本。刁难群众的现象才会逐渐改变,简政放权才能名至实归。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