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朱永杰:唯独可以对电信诈骗案“露头即打”

2017-07-20 09:24: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017年7月19日,案发近一年后,山东临沂“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在临沂中院一审有了结果,主犯陈文辉被判无期徒刑,其他六名案犯被判三到十六年不等的刑期。

徐玉玉的父亲对这个判决结果表示满意。但据报道,他并没有提起民事赔偿。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宁可不索赔一分钱,也要让法律从严判处;二是他也知道几名被告家里很穷,即使提出索赔也是枉然。

有人期望“徐玉玉案”应当成为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的转折点。此案应当成为依法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的信号。临沂中院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此案的涉案被告人终于受到正义的审判,但是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斗争并没有结束。”显然,徐玉玉后面还有张玉玉、王玉玉,每一个电信诈骗受害人都需要正义的答复,每一个诈骗团伙都应该绳之以法。我们知道,一年来,徐玉玉案由最高检、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同时,公安部发起打击电信诈骗专项行动,高校开展大学生防骗的入学第一课等等。还有,2017年3月15日通过的《民法总则》写入了保护个人信息的条款,有人称之为“徐玉玉条款”。这些点滴进步,温情脉脉。

微信公众号“沸腾”认为,此案之所以能激起极大民愤,除了其间的悲剧之悲,还因为它触碰到了普遍的社会痛点。这一次诈骗分子选中的是徐玉玉,谁又能保证下一个遭殃的不会是自己?陈文辉等人被判刑了,那些没有落网的呢?据闻,腾讯曾随机对3万用户进行调查,调查报告显示,超九成人都曾收到过诈骗电话或短信,其中半数收到诈骗电话或短信的次数“多得数不清”;而据中国银监会消费者保护局局长邓智毅曾表示,全国电信诈骗平均每年损失100亿元。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专注于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被抓被判者,毕竟是极少数。极有可能,那每年损失的100亿元里面,有99亿元都被诈骗犯据为己有,自觉是生活在天堂之中,做梦都在笑。

众所周知,电信诈骗“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追赃难、打击难”,破案率极低。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我遭遇电信诈骗时,很可能追不回被诈骗的钱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遭受“破财之灾”。此例诈骗,要不是徐玉玉的“准大学生”身份,要不是那9900元钱对她而言几乎是个天文数字,要不是在报案回家的路上猝死,要不是她基本获悉这点在别人眼里不算什么的钱百分之百追不回来……要不是这些细节都充满痛感,继而举世关注,举国震惊,几乎可以断定,徐玉玉做个屈死鬼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透过“徐玉玉案”的侦破,我们不难发现,许许多多未能侦破的诈骗案,不是案情本身复杂到不能侦破,而是重视不够、投入不够。人们有理由质疑,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钟南山院士在广州丢失的电脑、找到一个日本人在武汉丢失的自行车,为何找不到众多电信诈骗案的违法犯罪分子?另外,近年来相关部门大力推进手机实名制,那么,若违法犯罪分子通过实名制手机进行诈骗却无法顺藤摸瓜,制度之网也有待查漏。事实表明,若每一起诈骗案都受到像“徐玉玉案”一样的重视,电信诈骗的猖獗势头必然能得到有效遏制。

电信诈骗的最后一步,必走转账到银行取钱这条路。从破案顺藤摸瓜的路径来说,可以说侦破电信诈骗案是小儿科的难度,打电话有迹可寻,转账取钱更是有迹可循,一环扣一环,犯罪分子根本无处藏身。从弱智的程度看,从事电信诈骗的人简直没脑子透了,他们一开始打电话就为警方留下了确凿的犯罪证据,更不用说再去转账取钱了。然而,就是这种弱智的犯罪手段,居然堂而皇之在神州大地畅行无阻,所向披靡,旗开得胜。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超级黑色幽默。

警察是猫,诈骗犯是老鼠。为何弄到猫不捉老鼠的地步了呢?这个问题可不能小觑。联想到进入公众视野的“天津大妈气枪案”、“卢氏农民挖野草案”、“深圳小伙贩卖鹦鹉案”、“河北非遗老人制作烟花案”,还有“人大硕士嫖娼案”,我们会不会生疑,警察如果把精力放到这上面,也就难怪电信诈骗犯“乐不思蜀”,敢于肆无忌惮施展诈骗伎俩了。

2016年8月,准大学生徐玉玉气绝身亡的悲惨情状,都还历历在目。不要麻木不仁,不要作壁上观,不要装聋作哑,骗子们无孔不入,一定要警惕这种悲情极易成为你我的“不速之客”。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限的。每个人的信息也都是一座孤岛。在骗子眼里,谁都是他们的一盘菜。骗子到处都有,遍地都是。有的高明,有的笨拙,的确形形色色,不过唯独从事电信诈骗的骗子因为步步留痕,极易被识破,被绳之以法。然而,理论上看上去很美的事情,到实际上却遭遇了无比尴尬的局面,那就是所谓的“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追赃难、打击难”。这“五难”成为一块遮羞布,让警方丢尽了脸,看上去一点也不美。

所以说,“徐玉玉案”的最大警示就是,对于每一起电信诈骗案,警方千万别提“五难”,大家都知道,不是“五难”,而是“五不难”,关键就看警方如何作为,是不是真为民。如果从今以后,遭遇了电信诈骗,咱去报案,遇到警方“很难破案”的答复,那么,不光“徐玉玉”白死了,“徐玉玉案”白判了,我们也会在跌进伸冤万复不劫的哀恸中,哀莫大于心死。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