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燕赵观澜

张莹:让塞罕坝精神成为一面旗帜

2017-08-10 15:40: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首都北京向北驱车400多公里,河北省最北端。一弯深深的绿色镶嵌于此。她叫塞罕坝。在中国森林分布图上,相对于全国2亿多公顷的森林面积,这112万亩的人工林似乎有些微不足道。在中国沙化荒漠化分布图上,地处风沙前缘的这一弯绿色,却显得弥足珍贵。她,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是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三代人,55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相当于为每3个中国人种下一棵树,创造出当之无愧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

半个世纪以前,塞罕坝还是一片高寒荒漠,飞鸟不栖,黄沙漫天,尘土飞扬。寒风长驱直入,流沙大举南下,紧邻塞罕坝的北京被几个风沙口紧紧包围,首都的天空时时笼罩在阴霾下。如今,塞罕坝摇身一变成为一片人工林海,天蓝云白,绿洲浩瀚,生机勃勃。整个塞罕坝成为一面绿色的墙壁,为首都阻挡了寒潮和风沙的南下,使北京的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塞罕坝人用坚定和担当书写精神。天气恶劣、环境艰苦、交通闭塞、衣食短缺,这些问题在塞罕坝人心中都不是什么问困难。为了寻找沙漠中仅存的物种,他们顶着寒风,迎着飞雪,一步一步的走在渺无人烟的荒漠中。为了筛选适合生长的树木,他们一次次的尝试、失败、再尝试,最终培育出了落叶松的树苗。他们一次次的培育、播种,几百棵小树苗的成功实验,终于长成如今的百万亩人工林海。。

塞罕坝人用青春和热血传承情怀。曾经,建造林场是党和国家赋予塞罕坝人的使命,后来,他们将这份使命视为了自己的生命,始终如一的坚守着。一腔热血,满胸激情,塞罕坝人扎根在此,立志要改变塞罕坝当时的现状。多少人背井离乡,扎根在此,过上了“天为盖地为庐”的生活。这一守,就守了半个多世纪。几十年如一日,他们用青春书写了一曲赞歌,用汗水浇灌了一方森林。

荒漠变绿洲,使命成生命,塞罕坝人将生命融入林场建设,在沙漠上创造了一片绿色的奇迹。奇迹离不开三代塞罕坝人的艰辛努力,也使塞罕坝精神更加深刻的印在人们的脑海中。让塞罕坝精神永远成为人们心中的一面旗帜,在如今迈向小康社会的路上,指引我们不停奋斗,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