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激活农村文明建设中的乡贤“细胞”

2017-08-16 16:34:0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提起万亩梨乡邢台市宁晋县苏家庄镇,可谓声名远播。如今,这里22个村均建立了新乡贤组织,57名“帮大哥”活跃在乡村街头和农家为乡亲们服务,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8月14日 《河北经济日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农村整体精神风貌,树立文明乡风已被提上日程。美丽乡村建设,精神文明的发展步伐要紧追物质水平的提速,两者相得益彰,才能让农村的建设发展道路走得更稳健。

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征,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承载着所有炎黄子孙的美丽乡愁。乡贤文化古已有之,唐朝《史通杂述》曾记载:“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乡贤扎根本土,身体力行,造福乡里,始终是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的主导力量。

当下,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以亲缘维系的家族和邻里关系依然广泛存在。苏家庄镇承继镇域丰厚的文化底蕴,根植乡土,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极探索创新农村治理新模式,成立短短1个月时间已经初见成效,在传播优秀文化、调解民间纠纷、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引来民众称赞。

一个地方的道德水准不是无根之水,也不是无本之木,乡贤文化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具有教化乡民,引导乡民,树正气,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作用。弘扬传统乡贤文化,要思者常新,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贴合实际才能渐行致远;发挥乡贤文化的教化功能,要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社会正能量,让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

当前国家致力于建设美丽乡村,我们呼吁全社会重视和发掘我们固有的乡贤文化,以优秀乡贤文化涵养乡村本土文化,最终实现培育文明乡风的目标。真正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孙小航)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