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组工交流

为政公正无偏,官德才能凝聚民心

2017-08-17 13:59:5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史载,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蜀国丞相,曾上表建议罢黜廖立、李严,放逐到南中。诸葛亮病逝后,廖立闻之痛哭流涕,李严更是发病而死。为何被处罚过的人,反而对当初力主给予自己处罚的“上级”心存感念?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诸葛亮为政“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也就是能做到为政公正无偏,不因与自己的亲疏而改变立场,不因情感因素的介入而丧失公允。这一点,大概可以很好地给予注解和回答。

要做到公正无偏,首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自己本身德无瑕疵,这才可能用之于为政。正如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所说的,“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若自己不廉、不公,受赠他人一点礼品,就感动莫名,试图在权力范围内给予“回馈”;他人一句好话,就耳软心活,就无法做到公正无偏,从而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人。那么,你也就不适宜为公家做事,因为胸襟见识和气量,达不到身为领导干部的最基本要求。

要做到公正无偏,还需要经受私欲、人情的考验。官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私欲、人情、利益几乎经常牵绊其身,左右思想,要做到排除其干扰,还真不是很容易的事。尤其在执法施政过程中,比如扶贫领域,同样是扶贫及扶持资金的发放,有两个村经济状况差不多,是不是能做到不偏不倚、不受“感情分”影响?有的官员从内心深处觉得优亲厚友理所当然,这就必然为自己违法乱纪乱伸手,埋下“祸根”。

要做到公正无偏,还需要踏实施政,弃“巧”取拙。有什么样的内心,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为政直且廉者,貌似严肃端庄,有些“死板”。但正是这样的干部,才能勤恳从政,扎实为民。如果一个干部态度飘忽如风,朝令夕改,那多半是在利益算计面前受到了蛊惑,在人情面前被“忽悠”,所以才立场不稳,“见风使舵”,八面玲珑。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可以窥见其是否真的能持心公正,一心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这句话明确指明了用权的方向,也阐明了为政成绩单的最终评判者是党和人民。“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领导干部能否一心为公,群众都心知肚明,不是“睁眼瞎”,更不会手执一本“糊涂账”。

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只有公正无偏,才能团结凝聚起最广大的人心,让群众心悦诚服接受你的率领,也才能众志成城,破除荆棘,在瞬息万变的形势面前去爬坡过坎,争取一个又一个胜利。(李运强)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