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河北这五年]“生态涵水”厚植绿色底色

2017-08-29 15:49:5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京津冀,承载着全国8%的人口和11%的经济总量,水资源却仅占全国1%。水,既是协同发展的组成,又是协同发展的基石。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张家口、承德定位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近年来,张承两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积极实施造林阻沙、铁腕治水、高效节水等措施,力保京津充足、安全用水。(8月25日 河北新闻网)

看似平常的水,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人类自古以来逐水而居,水在哺育滋养众多古老人类文明的同时,也是现代工业文明不可或缺的血脉。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创新驱动的大局下,越来越多的人从雾霾笼罩、河流污染的现实中真切地感受到,同在一片蓝天下呼吸,同在一个区域中生产生活,环境污染已不容忽视,生态恶化,警钟骤响。环境问题已成为拨动百姓心弦的当务之急,生态涵水、保水更是推动协同发展的“压舱石”,水源治理迫在眉睫。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自然的底色,是美好生活的基础,饱含群众幸福生活的期盼。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水脉相连。在协同发展的道路上,多措并举实现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三地的共同责任。发源于丰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滦河,一路蜿蜒,流向京津,一同流传着的还有源头人植绿护水的感人故事。一代又一代“绿色使者”种绿、护绿,阻沙源、涵水源,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荒漠变绿洲的绿色奇迹。源头绿洲缚沙“锁”水,既为北京沙尘防护构建了一道天然屏障,又涵养了水源地,保障了下游的生态用水。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环境透支带来的是短期利益,失去的是永续发展,最后只能“两山”皆失。张承两市实施了一系列舍农保水措施,把发展方式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挂钩,促进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通过做好高效节水项目建设、创新农业用水管理机制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从被动解决到主动改善,换来了优良水质。

真知才能真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中,在绿色转型的漫长路途中,河北的脚步不会停留。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让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厚植绿色底色,一个“美丽河北”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孙小航)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