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丁家发:谁给了“网络医托”生存的空间?

2017-09-05 09:27:3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8月29日下午,云南人艾华带着患脑瘫的大儿子被“网络医托”骗到北京就医。这背后,是一个名为北京东方起点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网络医托公司”在暗中操作,这家公司利用连环话术,假冒慈善机构人员和医生身份,骗取全国各地的脑瘫病患者前往与其合作的指定医院就诊,每成功拉到一人前去住院,公司员工可获得1000元提成。(9月4日《新京报》)

“网络医托”隐蔽性较强,也极具欺骗性。北京这家“东方起点公司”通过公司化运作方式,在网络世界里大肆假冒慈善机构人员和医生身份,实施“一条龙”式医疗骗局,联手与其合作的医院赚取患者的“救命钱”。这种损害广大患者利益的“网络医托”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然而,有关监管等部门需要反思的是,到底是谁给了“网络医托”生存的空间?

患者常常是病急乱投医,“网络医托”利用患者急切就医的心理,假冒慈善机构人员和医生身份充当“热心人”,按照预设好的步骤来实施骗局,并且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话术”。患者往往不明就里,就会相信这样的“热心人”,一步步落入陷阱被骗到不良的医院里进行救治。而“网络医托”每成功拉到一人去住院,就可获得1000元的提成。这1000元虽然是医院支付给“网络医托”的,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医院会从患者的治疗费中成倍地赚回来,而最终受到伤害和加重负担的还是就医的患者。医院和“网络医托”联手赚取患者的“救命钱”,不仅有违医德医风,应该受到公众的谴责,这也是欺诈患者的违法行为,监管等部门必须进行遏制,并予以严厉的惩处。

不可否认,“网络医托”隐蔽性强,进行查处和打击取证较为困难。但监管部门可以与公安、司法等机关联手,从源头上予以制约和打击,以彻底铲除“网络医托”的生存空间。一方面,取缔“网络医托公司”,瓦解这种公司化的违法方式。而靠“网络医托”个人在网上单打独斗,其欺骗性就会大大减弱,也容易被广大患者所识别;另一方面,必须斩断不良医院伸出的“黑手”,严禁医院与“网络医托”进行勾连,并进一步加大医院的违法成本,对屡教不改的,进行黄牌警告直至吊销医疗经营执照。要让医院在利弊权衡之下,通过自律行为切断与“网络医托”的利益关联,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

笔者认为,医托从现实生活“移师”网络虚拟社会并不可拍,只要监管等部门治理和打击的措施得力,“网络医托”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患者的合法权益就能得到有效维护和充分保障。但愿医院、医生都有一颗医者的良心,让任何医托都没有可乘之机,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良好的救治。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