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奏响生态文明的时代赞歌

2017-09-06 10:02:3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8年前,从河北林学院林学专业本科毕业的张德军回到家乡张家口,一直不曾离开林场工作。28年来,塞北荒山变绿野,他却变成了一身伤病的“准老人”。(9月5日 《燕赵都市报》)

28年来,张德军顶风冒雨,身先士卒,始终坚守在植树造林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守护了一个务林人的信念——多栽树,栽好树,让一座座荒山变成林海。绿了荒山白了头,张德军只是其中一份子,正是无数像张德军一样的塞北务林人,才造就了中国北方的生态屏障,才擎起了中国绿色生态发展的壮阔美景,塞北林场用务林精神奏响了生态文明的时代赞歌。

林海离不开塞北人抱定信念的执着和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新闻中的张德军植树造林28年,舍小家,顾大家,一直坚守造林第一线,徒步进山,翻坡越岭,规划测量,制定造林方案,将青春与智慧、汗水与心血无私奉献给荒山沟壑,破解了造林护林的一道道难关,最终荒山遍绿野,但他却变成了一身疾病的“准老人”。一句“无怨无悔”表达了他对植树造林的所有感情,折射着张德军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具有的脚踏实地、务实执着的工作作风,不畏艰苦、善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精神追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浩瀚的塞北林海也正是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这样的务林人,以林为家,扎根大山,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代际接力,成就了中国北方的生态绿美画卷,“草原天路”“绿美崇礼”“塞罕坝传奇”等一幅幅优美的山水风景与中国“绿水青山”的生态发展融为一体。

塞北林海卯足了持续发展的后劲。仔细解读塞北林海,我们不难发现,塞北林场在发展中不是就林论林,而是主动把林业工程融入生态发展中去,夯实了发展后劲,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丰富了京北生态屏障建设的内涵。塞北林场主动参与水源治理,利用项目优势主动对接张家口生态兴市战略,完成治理面积20万亩,林草覆被率由治理前15%达到85%以上,为清水河阻沙源,净水源。其次,创新思路完美演绎“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的华丽跨越。推出公益林建设,入股分红,发放造林补贴等措施促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协调发展,从而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功在当代的民心工程,是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我们不仅要为今天的发展努力,更要对明天的发展负责,为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吕改成)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