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胡艺:浮躁的罚款班规是教育败笔

2017-09-22 09:14:2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日,一份特殊的班规引起社会关注。该班规列举了多项罚款条目,如早自习、下午、晚上迟到罚款5元,课堂玩手机罚款20元,打架罚款100元等。其中有一条内容引发热议,是学生顶撞老师,得赔“礼”道歉。据悉,这份班规出自安徽泗县双语中学高三(10)班。9月20日,该校刘副校长表示,流传的班规是高三(10)班学生们的讨论稿,并未施行,学校不允许对学生罚款,此讨论稿作废,班主任被通报批评。(9月21日《新安晚报》)

重庆市某中学学生早恋罚款被媒体曝光;吉林农安某学校罚款被学生举报;湖北荆州南门某中学被曝罚款班规;陕西蓝田县初级中学完不成作业罚款;长春某高中高二某班的罚款班规,再到泗县一中语中学高三(10)班的罚款班规。罚款班规这方唱罢,那方登场,教育被异化成“以罚代管”的金钱游戏,很是令人费解。尽管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是班主任行使批评教育权不意味着可以对学生任意罚款。迟到罚款、上课表现不好罚款、打架罚款,顶撞老师赔“礼”道歉。罚款项目可谓五花八门。班主任老师如此“以罚代管”显然没有把握好批评教育的分寸。在我看来,罚款班规的动机再好,其做法也是错误的。对于这种乱用教育权的行为不仅要及时纠正,而且要打好制度补丁,对相关人员予以问责,避免罚款班规蔓延。

其一,老师没有对学生罚款的权力。按法律规定,除了经过国家授权的部分行政主管部门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罚款的权力,老师对学生罚款也有违师德、与教师为人师表的角色极不相称。与《行政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法律精神背道而驰。

其二,教师把本该自己认真完成的教育过程用经济手段来制约,是教育的偷懒行为,可能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应该更多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心理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与学生多交流、沟通,用自身人格力量潜移默化感染学生。老师对学生学习不佳,表现不好的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非要上升到惩罚的高度。老师单纯“以罚代管”很不理性。教师要知道,耐心教育往往比强硬惩罚的效果要好得多。

其三,罚款给学生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容易引起家长与被罚款学生的反感,也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不利于班集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如何处置罚款也是个问题。虽说将罚款作为班费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做法,但是老师有什么权力“劫差济优”呢?

更重要的是,一旦罚款的错误做法成为学生心目中公认的“潜规则”,就可能在同学中造成“违纪不用怕只要有钱交罚款”的错误印象,这对班级管理、孩子习惯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危险的导向。再说,如果有的孩子家庭富裕,“虱多不痒”,对罚款满不在乎,罚款“绝招”岂不失灵?

让人庆幸的是,有学生举报了罚款班规。迫于舆论的压力,学校叫停了罚款班规。问题是,还有多少老师心态浮躁、功利,拿罚款当法宝,随意伤害学生心灵呢?多一点教育智慧,少一点教育浮躁;多一分钟的教育等待,少一点罚款班规,还教育一片纯净的蓝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