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胡艺:副校长和学生对骂被免职的背后

2017-09-25 09:32: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日,黑龙江省泰来县第二中学女副校长张某某在第二节下课期间维持课间走廊秩序时,纠正学生于某某在走廊大声喧哗行为。两人发生语言冲突,并导致激烈对骂。当日下午,该冲突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泰来县纪委认为副校长张某某存在辱骂学生、侮辱学生人格尊严行为,依据相关规定,决定对张某某予以免职处理,调离该校。(9月24日中国新闻网)

老师与学生对骂不仅有辱斯文也涉嫌侮辱学生人格。特别是该事件在网上发酵后造成恶劣影响。对此,泰来县纪委直接介入,不仅作为当事人的女副校长被免职,校长和分管师德师风的县教育局副局长也被处分。当地纪委对此事的重视可以窥见一斑。

从程序上讲,副校长侮辱学生被免职并没有问题,毕竟副校长辱骂学生违反了师德相关规定。问题是,侮辱学生的老师被处分,侮辱老师的学生毫发无损。这样不对等的处理公平吗?“老师不当了也不能惯着你!”固然有些意气用事,但是学生肆意侮辱师道尊严,老师却要“骂不还口”,老师的师道尊严何在?老师的批评教育权又去了哪里?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老师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是,在现实教育实践中,不仅班主任和普通科任教师不敢管学生,就连学校领导也被学生辱骂。面对顽皮学生,教师除了“惰”以外,还有多少选择?《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对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与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作出了严格的界定。明确规定,体罚、变相体罚、歧视、挖苦、讽刺学生都是教师不能触碰的“高压线”。而且家长、社会、教育行政部门都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普遍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只能在素质教育与升学压力的双重标准下寻找平衡点。校风不正、学生成绩不佳,政府、社会、学生都不会满意。教育者自身也会感到惭愧。

作为一名教师和家长,我坚决主张教师应该尊重并保护好每一名学生,让他们都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坚决反对体罚学生、挖苦讽刺学生。因为尊重学生是教师应该把握的道德底线与职业准则。我也经常在学校和媒体上看到师生间的纠纷矛盾。现实的情况是:因为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学生与教师如果发生矛盾、纠纷,不管是事情的起因如何,不管事态怎样,不管谁是谁非,社会舆论往往把责任一股脑推到教师的头上,指责教师违反师德。而对学生的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甚至纵容的态度。媒体对师生关系的报道也多是一边倒。而且一旦教师对学生有体罚、侮辱等出格举动或者意向,各种指责马上就铺天盖地砸向教育与教师。让学校和教师对教育工作谨小慎微,生怕越雷池半步。

我相信再调皮的孩子都可以教育好,我也相信家长都是通情达理的。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面对顽劣的学生,老师不敢批评,学校不能处分,更不能开除。难怪有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教育学生只能小心翼翼,甚至不能在学生面前说一句重话,否则将被扣上“侮辱学生人格”的帽子。学生肆无忌惮地违反纪律,甚至伤害教师的事情时有发生,然而教师对此无可奈何。教师不但不敢批评教育学生,还要想方设法取悦学生,以求学生给个好评,保住饭碗。教师师道尊严不断受到挑战,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权路在何方?

在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如何建立健康、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捍卫师道尊严,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