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民俗博物馆”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2017-09-28 10:49: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为记录过去,留住乡愁,邢台大曹庄管理区东镇村农民李玉林在自家院子里创办了具有“乡土味”的民俗博物馆,主要展示农耕文化和从前农民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将逐渐远离人们视线的农村记忆和民俗文化,收集整理,进行留存和再现。李玉林认为,这些农具与传统的农耕文化紧密相连,不能就这么消失了。(2017-09-20河北新闻网)

当前,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农民进城,过去农村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具,还有一些民俗活动等都逐渐被遗忘,年轻人又很少有机会了解和体验过去的农村生活,导致一些传统的农村印记正在慢慢消失。殊不知,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习近平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从这一点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美丽乡村,必须坚持传承弘扬农耕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

这次大曹庄农民创办民俗博物馆,就是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各种方式,展示不同时期的农耕发展、纺织工具以及家居生活的情景,让后人了解农耕文化和民俗,记得住乡愁。

一个村落就是一个文化宝库,蕴藏着乡村历史遗存的精神资源和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甚至上千年的文化记忆。全面调查、搜集、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与村庄历史文化相关的农耕文化符号,既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使村庄独特的历史文化永存于人们的生活中,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每年,李玉林民俗博物馆接待游客达5000多人次,他们从这些“老祖宗的物品”中,收获了别样惊喜与新奇,正如游客所说“一些老物件儿勾起了浓浓的乡情和回忆,这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值得注意的是,农耕文化的“根”不能断,要加大对乡村历史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投入力度,根据各个特色村镇自身历史文化积淀、发展空间、村庄布局、基础设施等,选择建设民俗博物馆、修建村史文化长廊等多样性的发展路径,切实加强对乡村历史、农耕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让历史故事、农耕文化活起来,使人们在“记得住乡愁”中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培树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增进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刘凤敏)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