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新矛盾”是对社会发展阶段精准而清醒的研判

2017-11-06 14:57: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11月06日 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断。在这之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历史性变化,是党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思维成果。笔者认为,“新矛盾”是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精准而清醒的研判。

为什么要把原来的“物质文化需要”改为“美好生活需要”呢?近40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已经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当前,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2016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标准。过去人们要需要坐一昼夜车的距离,如今坐高铁只要四小时;曾经自行车都是稀罕物,如今私家车已成为许多家庭的标配;以往打电话至少要去镇邮电局,如今几乎人人有手机……我国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社会消费水平总体上有了显著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及时改掉符合实际。

但现如今的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物质的数量,而是在数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物质的品质。追求更高水平的发展、更加美好的生活,成为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早已成为“硬需求”的同时,衍生出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尊严、权利、当家作主等等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求”,正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符合中国当代社会实际,也是党对于此的清醒认识。

为什么要把原来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改为“不平衡不充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如今真不落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创造了当代世界发展的奇迹。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外国人纷纷点赞“高铁很棒”、“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成为外国青年们最想带回祖国的生活方式。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彰显出了中国风格,改掉“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理所应当。

但同时国家也清醒地意识到,在之前“效率优先”的引导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显。虽然我国城镇化率已近六成,但仍有四成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受制于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支撑不足,公共服务不健全,相较于城市还有较大的差距;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发展不均衡,东中西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不平衡、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协同发展缺少统一步调;经济领域中实体经济与金融、房地产发展不平衡,低端产业与高端产业发展不平衡,大企业与小微企业的发展不平衡,等等。这些“后遗症”注定今后的发展必须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生产力”增长。

“新矛盾”的提出,在肯定我国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保持了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清醒,也为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新压力。但机遇与挑战同在,动力因压力更强,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共产党人,必将为祖国未来的发展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刘厚廷)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