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组工交流

服务群众,让“红色嫩芽”开遍天地

2017-11-24 11:53:0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在内蒙古3000多名乌兰牧骑队员中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嘱托,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11月23日 光明网)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乌兰牧骑的队员多来自草原农牧民,队伍短小精悍,队员都是一专多能,报幕员也能唱歌,唱歌的还能拉马头琴伴奏,放下马头琴又能顶碗起舞,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

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不懈地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欢迎。这些文艺工作队的宣传工作,扎根于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文艺工作队的身影,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乌兰牧骑精彩生动的表演。乌兰牧骑工作队的艺术,源于生活,承载生活,高于生活。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这样普及大众的、喜闻乐见的,贴近现实的文化和文艺。

乌兰牧骑工作队不仅能在台上演出精彩的节目,走下舞台还能做饭洗衣,为农牧民修理家用电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乌兰牧骑的节目多为自编自演,以反映农牧民生活为主,小型多样。这些文艺创作者们,可以说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真诚地为农牧民们提供帮助,同时也在提供帮助的过程中感悟生活,创造真善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只有把文艺创作牢牢夯实在群众的基石上,艺术才是鲜活的、有生命的、能够代代流传的。

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从民族民间优秀丰厚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如:《顶碗舞》、《牧民的喜悦》等,都是从人民群众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中获取灵感,贴近最普通人最熟悉的生活,在表演的过程中给群众以极大的精神的共鸣,因而,这些作品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内蒙古民族艺术的精品和典范。(戴萌)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