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邓海建:“年底控费”,早干嘛去了呢?

2017-12-25 09:37:3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年末将至,不少自媒体账号发布的关于“多地医院年底严控医疗费、停用部分耗材”的帖文在多个网络平台传播,引发网民和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有网民认为此举源于今年底的“突击政策”,还有网民认为控费是因为“医保基金见底”。事实上,所谓“年底突击控费”并不是全国医院层面的普遍现象(12月24日人民日报)

一切奇怪的突击政策,要么是平时实施得太任性,要么是临了监管的太随性。

医疗耗材这件事,最大的乱象无非也是两个层面:一是平时任性,其夸张情节和内里逻辑参见新闻《退休干部住院花60万 家属质疑80天做1100次冰敷》。二是年终随性,其雷霆手腕和决然举措参见贵州省某三甲医院的紧急通知——停止多个科室部分医用耗材、暂停办理高值耗材入库手续、已经送货到临床的供货商被要求自行收回货物……两厢辉映,是非对错自在人心。

当然,明目张胆发通知“年底控费”而落人话柄的,终究是“少数医院”;更多媒商较高的医疗机构,恐怕是心口相传、心照不宣。有关于此,不妨做个调查即可证实。民众哗然、舆论震惊,一切愤懑和质疑也就是两个问题:第一,年底了、控费了,你们是以实际行动控诉“控费”制度的不合理吗?那么,病人的治疗权和救助权情何以堪?第二,如果“控费”制度是大道为公的,年底之前的漫长时光里,你们究竟挥霍了患者和医保多少无辜的耗材费?果真如此,每个临时抱佛脚的医疗机构,都值得监管部门顺藤摸瓜去查查平时的落实情况。

医疗耗材“控费”显然是契合程序正义的。

一来,这部分费用早就有点高处不胜寒。国家卫计委2016年全国财务年报数据显示,公立医院的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消耗卫生材料29.08元。而《“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强调,力争到2017年,这个数字要降到20元以下。二来,部分医疗耗材已经沦为分肥的唐僧肉。最典型的例子是,2016年,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检察院查办发生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22起——竟然全部发生在医用耗材购销环节。三来,“以耗材养医”渐成明规则。业界的说法是,当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耗材加成便替补成为部分医疗机构主要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个心脏支架直接成本价几千元,卖到病人手上涨到三四万”的故事,在看似小打小闹的常规医疗耗材领域,恐怕更隐蔽、更不易被发现。

卫计部门对医疗耗材“年底控费”的传闻及时回应,澄清了“有关部门发文提到的药占比和耗占比的降费指标,是对200个医改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的总体要求,并非一刀切”的常识。不过,总体要求在地方部门的落实中有无跑偏、“耗材真耗财”的症结靠指标倒逼能否破局,这些问题,显然不是关起门来的政策解读就能说得清楚。据称,所谓“年底突击控费”不是全国医院层面的普遍现象——可问题是,即便“年底控费”的是少数医院,但这些小概率的行为,被患者遇上可能就是百分百的犯难,职能部门岂能因“少数”而坦然释然?

“年底控费”,早干嘛去了?如果“年底控费”成功,谁是冤大头、谁又被忽悠?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